2月份,共享汽车品牌“PonyCar(马上用车)”宣布完成5000万天使轮融资,未来将以深圳为基点,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进行布点。3月,友友用车宣布停止运营,退回所有用户账户存款,并称停运直接原因是“之前签署的投资款项未如期到位”。这也是国内共享汽车行业,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当中第一个倒下的案例。接着,分时租赁平台巴歌出行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将用于运营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的拓展,要打造以京津冀为中心的出行生态圈。
这是春节之后,关于共享汽车的几条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消息。相比于共享单车热火朝天的融资盛况,共享汽车市场则显得有些不温不火。
共享汽车概念刚进入国内的时候,恰逢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起步期,作为一种短租共享模式,从安飞士2011年推出“分时租车”业务后才开始被人熟知,故此,共享汽车在国内发展速度并不快。至2015年,才陆续陆续涌现分时租车玩家,且为数不多,被人熟知的,类似CAR2GO、微公交、EVCARD和北汽的绿狗等。直到2016年,才陆续发展到约有30余家上规模的企业,而2016年,也被称作分时租赁发展的元年。
以深圳为例,发展分时租赁的企业,2015年的金钱潮、行之有道、联程共享和车仆知豆,以及后来出现的ponycar和中迪用车,以及在2016年迅速切入深圳市场的途歌,看似群雄逐鹿,可直至目前,依旧未能形成一家独角兽企业。坦白讲,深圳的分时租赁市场还未成形。
重资产运营。相比共享单车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的单价,新能源汽车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的成本实在太过高昂,而要覆盖市场,投放车辆太少是无法达成这个目标的,其二,目前,市场上的分时租赁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高达95%,纯电动汽车需要充电,意味着充电桩和充电站等配备设施要能够支撑车辆的充电需求,否则,车辆越多,问题越大。
场地难。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深圳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城市,停车难也是深圳尤其明显的一个问题。车位不足,注定没有足够数量的站点支撑分时租赁项目运营,涉及到交通安全,共享汽车绝不可能和共享单车一样,随便停放路边,必须要有充足的停车位停泊和建充电桩。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这一点尤为明显。
牌照资源。和其他限行限购的城市一样,牌照也是分时租赁企业做大做强的阻碍之一。目前,个人申请新能源汽车牌照虽然很容易,但能目前够每一年从政府部门申领足够牌照的企业,深圳只有车仆、中兴、比亚迪和联程共享四家企业。狼多肉少,没有足够的牌照资源,分时租赁的命题,便很难成立。
运营模式尚未成熟。据笔者调查,部分分时租赁企业,因为模式尚未成熟,在运维板块没有完善,遭到场地方的投诉,最终导致双方的合作不了了之。这里所说的模式,不是简单地把车投放到市场,或者说接听客服电话就完事了。我们所说的运维,也只是运营模式当中的一环。运营模式还涉及场地、售后、维修和车辆调度以及分时租赁企业相应的制度等等,其中的一环出现问题,则整个流程都会受到影响。
大众接受度。不说分时租赁,在限购令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受认知度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在国人的观念里,家庭的第一辆车,多数会以实用性或者价格来选定,当新能源汽车和分时租赁出现时,在企业大力推广之下,接受还需要时间。从另外的角度讲,深圳市政府从2010年就出台相关文件,规定在建小区要把充电桩建设作为住房的配套设施,而时至今日,除了业内的充电桩企业付费建设之外,将充电桩作为小区配套设施的小区,数量是少之又少。就连已安装的充电桩,使用率也不是很高。于是,民众的接受程度,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项目难推进和普及的因素。
除去硬件设施部分的影响因素,分时租赁行业在软件开发上,掣肘也颇多。虽然深圳本土的软件开发公司数不胜数,也有很多知名的大公司。但据笔者调查,这些企业只搭建过类似的软件平台,在接触的十几家开发公司当中,各家报价不一,从该角度也证明,分时租赁的软件开发,很多企业也都还在摸索,包括分钟时租赁企业自身,设置什么样的功能,解决消费者什么样的痛点和需求,后期如何完善和升级等,目前都是在不断的尝试,然后改进。
同时,分时租赁企业自身,很少有自行组建IT团队,一方面不知从何着手,其次,组建团队的成本太过高昂。项目外包又无法保障平台的稳定性,在推广初期,会员人数不多,还可以勉强支撑运营,一旦客户数量增多,尤其是在同一时间段内用车客户数量暴增的情况下,系统可能会崩溃,无法使用,就会影响客户体验,不利于品牌的推广。
甚至于后期的平台功能增设和版本更新,实现车、桩、PC端和移动端“四位一体”,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去协调和沟通,在客户体验为王的行业,慢人一步,失去的,不仅仅是市场。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共享单车在疯狂的融资,而共享汽车行业却显得风平浪静了。除去投入成本之外,在站点建设、平台搭建和行业推广等方面,共享汽车不是简单地融个十几亿就能推得动的,加之行业本身尚未成熟,诸多投资商选择观望,也是情有可原。
不可否认,ponycar和巴哥出行获得融资,对行业来讲确实是个利好消息,至少,我们能够看到行业还有发展的方向。只是,一个行业的市场培育,还需要时间。在获得融资做大做强的前提下,摸索出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各分时租赁企业眼下更应该做的。
上一篇:2月汽车销量大众品牌无敌了
下一篇:致享上市广丰小型车矩阵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