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2007年,华晨汽车集团已经提前全面完成“十一五”第一个“翻番”目标。从主要依靠合资,到重点转向自主品牌,华晨汽车走得很艰难,现在是否可以说自主品牌已经在国内初步打好基础了?
祁玉民:自主品牌在中国发展得非常艰难,有时候(我们)也很窝火。在中国近一千万的大市场中,怎么打好这个牌是个重大的课题。此外,如果不在国内先打好基础、发展好自己,哪天跑到其他国家、想通过海外市场发展自己,不知道要艰难多少倍?
2007年,华晨汽车集团整个业务中90%是自主品牌,3万辆左右是华晨宝马(合资品牌)。
上海证券报:你们新组建了国际销售公司,这是否表示华晨在国内初步站稳脚跟后,正式进攻海外市场了?有多大压力?
祁玉民:今年5月末至6月底,骏捷改进版将卖到德国去。
这两年,我们在国外饱受非议。就“要不要打到欧洲市场(德国市场),要不要打到美国去,甚至要不要去俄罗斯闯荡”争议很大。确实,成功了,就是英雄,但如果来个“碰撞门”事件,就会受到非难。但是,我认为,需要一种精神,长期的、持续的努力,才能打开国际市场。现在,海外市场打压中国品牌,自主品牌要争取一个平等客观的地位。
我承认我们的车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但是我们品牌的差价远远大于品质上的差距,换句话说,同品质的东西并没在价格上得到充分体现。
上海证券报:打造世界级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人的梦想,也是华晨汽车集团的梦想。要完成这一构想,还需要补什么“短板”?
祁玉民:在体系建设上,中国汽车要有三个重大突破。第一关为设计关,现在多数中国汽车在概念设计、造型设计上不行,现在好看的车多出自于国际设计大师,并非中国的大师设计出来的。过关的标志在于,中国什么时候能够自己造出概念车造型设计。外型设计完了以后还有工程设计。第二关为核心零部件关,我个人认为一个是汽车电子,一个是先进的自动变速箱,我们现在自动变速箱都是进口的,手动的还做得不错,自动的还不行。第三关为先进发动机,这三个核心零部件关口一定要突破。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