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清华汽车工程研究院、车人网发布了2008年二季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本季度投诉质量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服务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机油消耗量大的投诉呈上升趋势,多数消费者对4S店及厂家的普遍解释表示不接受。
调查汽车质量投诉最多
据了解,二季度的汽车投诉来自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涉及企业包括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东风雪铁龙、上海通用、长安福特、上海汽车、天津一汽、广州丰田、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几十家国内汽车生产企业。调查显示,质量方面的投诉在本季度投诉总量中仍占绝大多数,其中产品质量中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投诉比上一季度有所增加。
汽车用户投诉问题构成:
投诉服务问题31.7%
投诉质量问题68.3%
分析汽车投诉集中在三方面
1.汽车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变速箱、轮胎、转向系统等方面。其中,对合资厂家汽车产品的投诉,在本季度投诉总量中占到多数。
2.机油消耗量大的投诉本季度呈上升趋势,4S店及厂家的回答多是机油消耗量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但大部分投诉车主表示不能接受这种说法。
3.购买半年或者刚做首(期)保(养)的新车,发生质量问题的情况比上一季度增多,纠纷主要集中在重要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等)引发的维修上,车主的要求多是退车、换车或者整体部件更换,而厂家多为零件更换。另外,车主提出延长配件或整车质保期的要求也较以往增加。
支招注意核对项目和价格
1.用户维修车辆后,应核对配件的价格和服务项目,保存好相应的维修单据,对于服务站提出的口头协议,最好落实成书面协议。
2.无论保养还是维修车辆,最好做一些记录,车辆一旦出现问题,能详细地将车辆以往情况告知维修站;如果和维修站出现纠纷,也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凭证,维护自身权益。
(虞乐信)
对汽车没必要那么客气(议论风生)
汽车在中国叫轿车,“轿”字来自古时的“轿子”。“轿子”有两人抬、四人抬或者八人抬,其中,最为气派的莫过于“八人大轿”,隆重而又尊贵,能坐上“八人大轿”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到了现代,“轿子”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来自西方文明的汽车,虽然两者无论在形态上、概念上,都截然不同,但在中国老百姓心中,还是把它们画上等号。所以中国人对汽车的态度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对于汽车的观念太过隆重,而西方人则把汽车视为一种极普通的交通工具,有如冰箱或微波炉一般。
欧洲地方不大,马路边停车位一般设计得很小。在我们看来大一点、长一点的车要停好而不刮碰是需要相当的技巧,甚至要别人的帮忙。然而,欧洲人停车时却不需要指挥,不是他们技术好,而是非常大胆。特别是女士,她们“简单而又粗暴”,倒车以碰到后车为准,往前以碰到前车为准,硬生生“撞”出个位置。在欧洲,车辆前后保险杠都是“伤痕累累”,车主却不太在意。
在瑞典,由于保险业发达,路上如果发生小摩擦或者小碰撞,只要人没事,两个车主至多下车看看,然后各自上车走人,回去找保险公司。如果换成是国内,刮蹭后,两车主下车后先吵一顿,再报警,等警察到了以后才把车挪开,接着确定责任,最后各自走人,这中间,要堵住车道至少半个小时,浪费两个车主、交警起码一个小时的时间。这些繁琐的交通事故处理流程更成为国内城市塞车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美国,有钱一点的人,家都会有一个车房,车房除了防止日晒雨淋之外,就是修理,车房里通常有各种工具,甚至包括起重机,只要有时间,日常保养都是车主自己来做,对于汽车,他们往往无师自通。在中国,很少看到车主会脏兮兮的从车底钻出来。
欧洲人喜欢大脚油门地开车,把引擎转速拉得极高,坐他们车,听那发动机嘶哑的声音,中国人会感到心疼,但他们习惯了。中国人开车习惯小心翼翼,生怕把汽车累着伤着,起步没多远抢挂高挡位,这能降低噪音,但付出的代价是起步较慢,绿灯通过效率低。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对待车太隆重了。历史上,在中国能坐轿子的人非富则贵,是一些特殊的人群。演化到现在,开车也变成一种极其隆重的事情,其实大可不必。先要把开车看得平凡才能用好车,如何让自己在心理上把开车看得平凡,首先要忘记开车一族是特殊人物。
正确的用车态度应该是多开、大胆开,但又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样才能享受汽车带来的便捷性。西方人开车态度之所以可取,因为他们把开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像中国人这么隆重,隆重有时候也是一种毛病,对汽车没必要那么客气! (本文来源:人民网-市场报 )
上一篇:开报废车缴车罚款吊驾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