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国内几大车企高层变动频繁。尤其数位业内知名销售老总的跳槽,让人们不由得将这些事件与不景气的车市联系起来。
年底或将刮“换将”风
当年7月,在上海大众
虽然这些人离职原因各异,用企业公开的解释是“正常人事调整”,但外界几乎一致地把销量不佳作为他们离开原岗位的主要原因。有人称,这些人中有的是市场大环境不景气、企业营销方针和策略失败的“替罪羊”。也有人称之为“换将营销”,即企业期望通过更换操盘手来扭转局面。紧随人事变动,汽车企业在经营理念和操作思路上进行调整。
“新将”并非救世主
在国际上,奇才卡洛斯·戈恩曾两度救日产于危难之中,第一次执掌汽车企业的马尔奇奥尼,仅仅上任两年,便让经历了6年亏损的菲亚特走出泥潭。在我国,奇瑞、华晨等企业都曾通过引进能干的销售负责人实现销量大增,但也有适得其反的。
南京菲亚特、东南汽车都是销售负责人更换较为频繁的企业。多年来,东南汽车发展缓慢,南京菲亚特则在去年宣告散伙。2004年,原南京菲亚特副总经理兼商务部总经理孙勇在离职后无奈地说:“职业经理人只能锦上添花,不可能雪中送炭。”他的话虽然有些偏激,却也反映出一点:某些“新将”或许能帮助企业脱困,但他们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救世主。在市场总体下滑态势下,他们也无能为力。
现任阿尔特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宣吉武曾留学日本,并在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工作了10年,曾担任开发本部主任。他坦言:“企业频繁更换营销负责人,并非成熟的做法,也不是成为百年老店的做法。”
“刚性流动”弊大于利
回顾近5年来汽车企业高管的流动,可发现一种现象:换来换去,基本还是那几张老面孔。
汤海山分析,各大车企人才流动更多是以“挖人”的方式呈现,即几乎是清一色的“刚性”流动,没有注入太多新鲜血液。这是因为,我国高级营销人才匮乏,供需矛盾突出,加上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多数营销人才是半路出家。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恶性循环,稍有不适就换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作为汽车业海归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吉利副总裁、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认为,从死守“铁饭碗”到人才流动,是一种进步。但是,仅换销售负责人是“治标不治本”。
在赵福全看来,中国汽车工业井喷式发展是近5年的事情,而培养一个人才至少需要15年。人才培养需要时间,有时候是要交学费的。从这一点出发,他希望企业对销售负责人宽容一点,不要以一时销量高低论英雄。“风物长宜放眼量”,现在车市面临新一轮洗牌,除了人才储备外,企业更应该从全局进行考量,实现战略转型,适应形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