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5日,温州刘女士花22.98万元购买了一辆新车。不料,10多天后,发动机舱盖竟出现了大面积的灰白色斑纹。她赶紧跑到经销店,店家的解释是漆面有“水印”,不能退换只能为其重新喷漆。2月17日,刘女士开回了喷好漆的车子。
8天后,车辆的四个门板上又出现了大面积的斑纹。经销店的态度仍然是可以为其重新喷漆处理,随后经销店又告诉刘女士,该车车漆受潮氧化、封釉保护膜粘贴不实,导致漆脂外渗,仅需在烘车房内热烘3个小时即可使漆面恢复正常色泽。刘女士担心整车热烘后,对车子的电子元件等有所损伤,要求车行出具书面保证,但被拒绝。
温州龙湾工商分局、龙湾消协状元分会受理了刘女士的该起投诉,他们认为,出车厂商在生产、设计、出厂质检上存在缺陷,应负担起相应的责任。调解工作人员并为此专门召集双方进行了4次消费纠纷调解,但双方至今仍未能达成统一的调解方案。
最初,经销店承诺给刘女士的新车作专门检修和护理,并免费提供1.5万公里车程保养和2万公里车程保养。经销店负责人袁先生表示不能保证车辆就此不再出现色斑问题。如果再次维修和整容后仍产生斑痕,只能对问题部件予以更换。刘女士对车行不能提供售后质量保证的行为表示不满。此后,车行同意提供2000元的赔偿,并最终加到3000元。而刘女士则表示,最勉强的接受条件是赔偿金额不低于车价的5%。
状元工商所所长林海凡认为,虽然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汽车漆面出现质量问题,厂商应怎样具体解决,但毕竟过错是出在汽车生产厂商。厂商首先要自觉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在这一点上,该经销店在处理该起消费纠纷中,态度显然不够积极。为此,受理此起纠纷的调解工作人员建议消费者就此事向该区消费法庭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
维权·指导
近年来,有关汽车投诉日益增多。作为大件消费品,消费者在遇到车辆质量纠纷时,需要收集并提供相关证据,这就势必牵涉技术鉴定问题。由于车辆系工程机械产品,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不多,而且现有检测程序复杂、费用较高,在漆面釉保护膜更如此,使消费维权缺乏索赔依据而困难重重。一些汽车厂商在处理消费投诉时,采取了“拖”的方式,消费者为此来回奔波了两个多月,仍然没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让消费者觉得非常无奈。
其实,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不能只在车型上求新、价格上求低,而是对一些新车型要有个观察期,考虑价格因素的同时,更要全面考察厂商的客服水平。 (本文来源:江南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