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疏导:强化中心区南北、东西通道
1、配合东莞大道功能定位调整,强化提升其他联系中心区的南北向通道和东西向通道的交通功能。市城乡规划局建议,启动提升科技路、莞太路、四环路交通功能的相关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
2、增加中心区交通疏导、对外联系的南北向通道和东西向通道。根据市区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和东莞市中心区交通改善近期研究的初步结果,市城乡规划局建议启动东城东路连续流通道、松山湖第二通道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
其中,东城东路连续流通道南接环城路、北连大黄州桥,是疏导中心区交通,替代东莞大道、东城中路的南北向分流通道。
松山湖第二通道西连四环路,东接松山湖沁园路,是鸿福路之外的、联系中心区的第二条东西向通道,将分流疏导中心区的东西向交通,并有助于改善松山湖大道和环城路、东部快速路、莞深高速节点的交通现状。
3、完善中心区内部的次之路网体系,理顺微循环系统,提升内部路网整体交通集散能力。结合轨道R2线东莞大道、鸿福路交叉口枢纽站建设期间的交通疏解,研究元美路、元美东路、簪花路、金树路、怡丰路循化圈,市城乡规划局建议,迅速启动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以缓解轨道施工期间中心区即将面临的进一步严重的交通拥堵。
提升效能:梳理中心区内部路网节点
1、提升由莞太路、四环路、翠峰路、旗峰路、体育路围合的中心区环路的通行能力。
2、梳理中心区内部路网节点,优化路口设计和灯控配时,进一步挖掘通行潜力。
3、加强交通管理,维护良好交通秩序。
交警治堵:7月1日两项交通管制
市交警支队也在会上介绍他们近期的治堵思路和措施。从6月1日起,市交警支队全面启动主干道路车辆行驶秩序监测系统。目前已在环城路建成了6套双向监测系统,重点对超速、大型车辆不按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监控和抓拍。
其次,从7月1日起,在中心区试行两项交通管制措施。一是在市中心区东宝路—东城东路——翠峰路—新源路—四环路—东江大道—东城中路—莞龙路—东宝路范围以内道路(不含以上道路)每天交通高峰时段(即7时至9时、16时至20时)禁止货车通行。
二是市区环城路—莞穗大道—东江大道——东城中路—莞龙路—环城路范围内道路(不含以上道路和107国道)每天7时至20时禁止非本市籍号牌核定载重量1吨以上货车通行。
交警部门还将加强信号灯管理。今年初在东江大道、东宝路-东城东路、鸿福路、莞龙路等4条道路设置“绿波带”,计划在6月份完成莞太路、港口大道、旗峰路、莞穗路、莞长路、运河路等10条道路设置“绿波带”,进一步提高主干道路通行能力。
此外,交警部门还对重点路段实施道路改造,6月份针对东宝路、东城东路、东城中路、东城西路等路段提出具体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会议焦点】
两个堵点“治堵”有了初步方案
昨日的会议还重点讨论了两个拥堵节点的改善方案。
堵点一:旗峰路、东莞大道交叉口。该堵点现状是,旗峰路双向6车道,东城中路双向6车道,东莞大道双向12车道(其中双向4车道为辅道)。其高峰小时饱和度为1.01,属于拥堵状态。
堵点二:东莞大道、鸿福路交叉口。该堵点现状是,东莞大道双向12车道(其中双向4车道为辅道),鸿福路双向8车道。高峰小时饱和度0.98,属于拥堵状态。
市城乡规划局对堵点一提出了2个治理方案,包括平面优化和下穿隧道;对堵点二则提出了3个治理方案,包括平面优化、东莞大道短下穿鸿福路、东莞大道长下穿鸿福路方案。昨日的会议上,有关专家对方案进行了反复研讨,但并没有选出最终的方案。
李毓全表示,东莞市中心区的拥堵是广大东莞市民关注的重要民生话题,也有很多意见。市委、市政府已经将“治堵”纳入了议事议程,并决定下决心做好。对于上述方案,还要进一步进行专题研究,尽早落实。
上一篇:兴隆英伦汽车六月六重礼结束
下一篇:鸿燕新帕萨特驾乘体验营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