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此次降价,华晨汽车的官方解释称:备件下调的根本原因在于提升售后服务品质和客户满意度,使备件价格更加合理,让用户都能使用原厂配件,也保证用户的用车安全和驾驶体验。
但华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却先后两次调整备件价格,似乎另有隐情。
期待销售增长 尽管在北京限购的大背景下,李强所在的4S店销量急剧下滑,从限购前的月均200辆,到如今的不到100辆,这家4S店正经历着来自政策的阵痛。
如果不是华晨金杯,这家店面的月均销量表还可以变得更为“惨烈”,由于9座以上的金杯属于营运车辆,并不受限购影响,因此在限购后,华晨金杯9座以上的车型正在京城走俏。“原来买车的人购买6座金杯的居多,现在都来买11座了。”
与金杯相比,尽管中华品牌骏捷部分车型优惠力度达到8000元,销售人员说该优惠为上市以来的峰值,但依然难以从本质上提升销量。以该店为例,去年月销量200辆时,金杯与中华的销量比为5∶5,如今金杯与中华的销售比已变为7∶3。
“提升销量是一方面原因,以前我们的价格并不完全统一。”李强说,在去年底尚未统一零部件价格前,华晨汽车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各地区4S店零部件价格不一。“原因在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快慢之分,不过华晨也意识到了这点,全国范围内统一零部件价格是在向合资、外资车企学习,现在看来上次小范围调价是为这次埋的伏笔。”
由此,华晨汽车借机统一售后价格标准,期待销量增长的真实原因显露无遗。但在李强看来,零部件降价到底是否能给销售带来直接刺激,仍需要时间验证,“比起零部件调价,我们更希望厂商能在营销层面再多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