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车牌 | 违章查询 | 年审代办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今天是:
东莞汽车网 >> 汽车评论 >> 浏览文章

中国区换人 英菲尼迪挣扎求生

来源:凤凰汽车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04月30日 字体大小:【
    4月28日,投资100多亿元的英菲尼迪零部件产业园28号隆重开园,这家不甘落后,在年销量尚未达到2万辆规模(2012年英菲尼迪在华销量约为1.6万辆,业界普遍认为一家整车厂的盈亏平衡点在3~5万辆)便毅然决定国产的日系豪华品牌,却仍在不断地摸索和调整中。

    就在两天前,英菲尼迪对外宣布撤换吕征宇中国事业总部总经理的职务,将其调至香港,负责不包括中国业务在内的亚洲和大洋洲的区域市场,而接替吕征宇的正是前段时间绯闻加身的原华晨营销高级副总裁戴雷。而有内部消息曾透露,戴雷一开始原本只是接替吕征宇主管英菲尼迪进口车业务,吕征宇的任务是参与国产化推进工作。现在看来,上面对吕征宇在中国业务的职权剥离得更干净。宝马

    表面上,英菲尼迪官方称任命吕征宇为英菲尼迪亚洲和大洋洲区域总经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亚洲和大洋洲业务增长计划"。但从英菲尼迪的销量构成我们就可以看出,对吕征宇的这次安排实则是明升暗降。

    英菲尼迪官方公布的销售数据是,2012年其在全球市场的销量约为16万辆,其中美国市场完成了12万辆,中国为1.6万辆,欧洲市场(包括俄罗斯和土耳其)大概也在1.3万辆左右,如果再除去南美等市场的销量,便可掐指算出现今英菲尼迪在亚洲和大洋洲这两个区域市场的大致销量。

    而吕征宇是个有野心的人。前段时间我在凤凰汽车专栏发表的《吕征宇去留成疑 评英菲尼迪官降》一文就曾指出,2010年的北京车展上,是戈恩面试了他,在接受戈恩伸出的橄榄枝时吕征宇说出了自己的条件:"英菲尼迪准备在中国做多大?"言下之意,他并不甘心就做一个未来规划目标可能只有两三万辆的小众品牌的中国区主管。事实上他也确实在一些场合提到这点,如果英菲尼迪给的舞台不够大,那么他也绝不会从中国部门的最高负责人的位置上屈就英菲尼迪。如今,亚洲和大洋洲区域总经理一职,听上去这种跨区域的职位权责范围会有所增大,但实际能供其发挥的空间却远不如中国市场,更何况未来几年英菲尼迪在亚洲市场的重心是在中国,而不是亚洲区域的其他市场。因此,吕征宇在3月份这样的敏感时期有意再提投身自主品牌的意愿绝非无的放矢,如果现在有哪个自主品牌伸出橄榄枝,我想吕征宇不会舍不得英菲尼迪亚洲和大洋洲区域总经理这个头衔。法拉利

     三年前,吕征宇受戈恩的鼓舞投入到"把一个十分不知名的品牌拉升到一个十分知名的品牌的挑战"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无论是对吕征宇本人还是英菲尼迪都是一场冒险。现在看来,双方均宣布了这场冒险的失败。英菲尼迪决心启用戴雷助力中国业务的增长,吕征宇则被完全排挤出了这场冒险游戏。

    那么戴雷能否移植他在宝马的成功经验?

    去年7月上任的英菲尼迪的全球负责人约翰•德•尼琛(Johan de NySSChen)对中国市场存在的增长潜力抱有极大的信心,他的目标是到2017年,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做大到20万辆。这就给戴雷的加盟扣上了很紧的时间环。

    毫无疑问,从对量产豪华品牌的理解上,戴雷会优于吕征宇。从两者的职业生涯来看,吕征宇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虽都在外企,1997年他加入福特中国,期间负责过福特和长安合资建厂的项目谈判,后转投,担任法拉利中国区销售总监,直到2010年加盟英菲尼迪。要说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以及语言和文化上的沟通,吕征宇相比戴雷应该并不逊色,但吕征宇在量产豪华车国产以及国产后进口车与国产车平行运营的经验则显然不能与戴雷齐平。法拉利

    现在考验戴雷的是组建团队以及重塑品牌的能力,他在的成功,很大部分还要依靠宝马整体的运作能力以及品牌先期的积淀和产品的出色。坐镇英菲尼迪中国,戴雷必须面对相对陈旧的动力总成研发思路和更为个性但还不能很好地被中国消费者接受的造型设计。同时,戴雷需要充分了解英菲尼迪之前的一些错误招数,比如被英菲尼迪视作打开中国市场的钥匙——M加长版上市为何会遭遇如此惨淡的业绩,以及如何恢复与经销商、投资者的相互信任并赢得他们的支持。近一年多来,英菲尼迪高企的库存不仅受到行业协会的警告,更让大部分经销商负重难行,渠道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这些都决定了戴雷接手的英菲尼迪中国是一个烫手山芋。 

    此外,戴雷在宝马的成功,也不可忽略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以及旗下一批得力干将的支持,转投英菲尼迪后,戴雷更多时候将会是一个人作战。

    对于在香港总部运筹帷幄的约翰•德•尼琛而言,全年不足2万辆的销量不足以撑起英菲尼迪全球对中国市场的关注,这让追求荣誉早已超过物质回报的他自然会心有不甘。

    可以收,德•尼琛从北美总裁位置退下来接下戈恩的入盟邀请(1993年,德•尼琛加入奥迪,任职奥迪南非区总经理,1999年担任奥迪日本区总裁。2004年后开始担任奥迪美国总裁,在2011年将奥迪在美国的市场份额由2004年的5.3%提升到了9.5%。在雷诺-日产联盟组建之初,戈恩就曾力邀其加盟日产,但遭到了他的拒绝,英菲尼迪将是他实现自己梦想的第二个战场),他的胆略与手段,从更换英菲尼迪中国负责人开始,才正式进入观察期。
[责任编辑:sasa]
发表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都市风汽车网)立场无关!)

车行推荐更多>>
东莞汽车网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 2001-2011 都市风汽车网版权所有 东莞汽车网-网络第一媒体门户网站,关注东莞汽车行业动态!
经销商QQ群:35797966 东莞汽车团购QQ群:35909801 常年法律顾问:王树江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粤ICP备09221017-1号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莞太路石鼓路段盛嘉汽车城B10号  电话/传真:0769-23125310  E-mail:19917538#qq.com(把#替换为@)  合作QQ:①19917538  

东莞网络警察网上报警不良信息举报工信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