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大洋彼岸的L4自动驾驶公司裁员、缩减频繁,而另一边的L2+辅助驾驶落地却在你争我赶。李想在开年内部信中提到:2023年软件2.0的技术产品落地将在中国开启,理想将在年底开始实现端到端训练的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且不依赖高精地图。
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副总裁郎咸朋谈到,“今天如果在高速行驶中不用NOA功能,已经像一栋楼房没有电梯一样不方便。”这也是理想将智能驾驶作为标配的原因。
AD Pro支持高速场景导航辅助驾驶,AD Max目标是实现全场景智能驾驶,但还未落地。就目前的体验来说,二者的差别不算太大。
理想L7的AD Pro采用的是地平线征程5芯片和理想全栈自研算法。目前,AD Pro已经搭载于理想L7、L8两款车型的Pro和Air版本上,L8的销量再次凸显Pro系列的爆款潜质。
AD Pro的高速NOA是理想汽车的标配功能,但放眼全行业该功能已处于前列,也就是所谓的“标配即顶配”。
AI所带来的革命性体验应该普惠到每一个人,从底层硬件到上层算法,自主车企与国产供应链正走到台前。
Pro成高阶智驾标配 征程5拉动量产进程
NOA从2022年开始集中落地,理想是在2021年,于理想ONE车型上交付了NOA导航辅助驾驶和完整AEB功能,当时理想ONE配备了两颗地平线征程3车载智能芯片。
不到两年,硬件与算法都翻新一轮。2022年9月30日,理想L8 Pro搭载征程5芯片面世,2023年2月8日,征程5芯片加持理想L7 Pro上市;2月17日,理想L系列进行OTA升级,理想AD Pro标配的NOA功能正式上线。
最开始理想与地平线的故事在国内产业合作中是一段佳话,开创了自主品牌也能打造顶尖智驾产品的新模式。据说当时两家公司的工程师常常在一起共创想法,与以往的供需服务模式有些不同。如今二者延续合作一定有深远的原因。
从理想汽车的产品策略来看,爆款产品一定具有更普世的功能。当NOA的应用日渐普遍,理想在智驾领域的攻势也在加强,计算平台方面,理想选择地平线征程5,主要因为征程5能够在领先的产品体验与标配NOA的性价比之间找到平衡。
智能驾驶的发展迅速,对头部玩家来说,愈加注重对NOA及整套智能驾驶系统的体验感。目前在人机共驾阶段,特斯拉、蔚小理等已经积累了数千万公里的NOA行驶数据,如何打造更聪明的智驾系统是接下来车企内卷的方向。
以理想为例,目前通过理想L8和L7的AD Pro版使用来看,与AD Max版最大的差别就是未来能否升级城市NOA,现在的高速NOA表现差异不大。理想汽车也在发布会上表示,AD Max和AD Pro均有强大的AI感知能力,其联合清华和MIT提出的混合式BEV算法框架,可以实现不同传感器类型的“可插拔”,既可以适用于纯视觉的AD Pro,也可以适用于兼容激光雷达等其他传感器的AD Max。
AD Pro的底层算力由征程5提供,可达128TOPS,超过百TOPS的大算力足够支持上层算法的开发。算力之外,征程5还采用了BPU计算架构设计和领先的深度神经网络,因此能够更高效地支持BEV和Mapless等领先智能驾驶算法模型的应用部署。
性能是征程芯片的一大优势,征程5的性能可达1531 FPS,适用于最先进的图像感知算法加速。即使征程5算力不及英伟达Orin X,但在典型检测、分类模型下,征程5计算轻量化方面优势突出,性能普遍优于Orin X。
“算力”是整个数字经济时代的“水电煤”,但也意味着成本。这一点上理想和特斯拉想的很清楚,特斯拉FSD的硬件相对于上一代有了21倍速度的提升,但是峰值算力只有它的80%。所以理想搭载了征程5芯片,恰能满足算力够用、性能更强,且节约成本的目的。
智能驾驶的开发成本不仅在芯片本身,也在于开发效率。通常来说,L2+智能驾驶的开发至少需要有两百到三百人的团队,为期一年以上的开发周期,所以对车企或其他算法公司而言投入是相当大的。为了达到可控的成本,开发者需要找到一套成熟完整的开发平台,降低开发过程中的风险。
地平线在提供芯片以外,也是业内为数不多的可以提供高效的开发平台的芯片商。
具体来看,地平线提供了好几个环节的支持。首先,从底层软件、BSP出发,可提供相应的开发套件;再往上到操作系统、中间件、工具链可提供相应的开放平台;到应用层的通讯框架也会提供给到开发对象。到算法层面,量产原型的算法、合作伙伴的算法以及地平线的参考算法都可以开放出来,共同加速开发者构建应用层算法的开发速度,最终面向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推出整套完整的应用。
在这种过程中,地平线可以快速支持Tier1拿到一个准量产的硬件,开发者无需从零开始。以理想为例,早在2021年地平线与理想ONE合作时,双方就创造了ADAS用时8个月即量产交付的速度,在理想L8项目上,效率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竞争日益激烈的智能汽车市场,比拼的不仅是性能与智能,还有服务与成本。综合而言,国产芯片的突围离不开自主汽车品牌的进步,同时又反过来为车企提供产品价值更高的方案,能够把产品做到全球领先的程度,这正是国内智驾产业链兴起的关键所在。
攻占NOA高地 国产芯片商向全球进发
根据中国汽车论坛数据,2022年1-9月,我国搭载L2级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售411万辆,渗透率达33%。另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年1-9月搭载高阶NOA交付上险量达 14.99 万辆,总体渗透率水平不高。
所以各车企之间的智能驾驶还没有拉开很大差距,在这时打造差异化竞争将是车企的发力点,由此今年车企会把重点放在NOA上面。西部证券最新研报表示,政策催化、技术成熟、价格下探,将促使2023年开启城市NOA元年。
纵观国内市场,聚焦智能驾驶且已经提供相对完善的AI平台+工具链的企业并不多,像理想与地平线这种开发协作模式得到了正向反馈,也为其他车企所适用。据悉,地平线征程5已经与比亚迪、广汽埃安、上汽集团、一汽红旗等多家车企达成了量产定点合作。
此前,智能驾驶芯片是Mobileye的领地,后逐渐被英伟达抢占了大量市场,而今地平线成长起来,并显示出与英伟达平分天下之势。
国际汽车公司也正在瞄准中国市场,寻求中国的合作伙伴。在去年10月,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CARIAD与地平线成立了合资企业,专为打造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而生。
“与地平线的合作是集团在华推进战略转型,强化在华业务的核心基石。本土研发将赋予我们更多的自主权,进一步巩固我们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的领先位置。”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谈到。
大众汽车与中国产业链公司结合,释放了一个明显的信号,即中国市场对于全球智能汽车产业的意义重大。像地平线这样的智驾产业供应商正在风口上。
当然,地平线的突围也不是偶然的。在八年前成立之际,地平线便确定面向未来机器人时代研发专用智能芯片,而不是通用芯片,并率先聚焦在智能汽车应用领域。直到2020年,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称“才拿到了智能汽车一张决赛入场券”。
经历了多年潜心开发,地平线近两年有了大规模量产落地能力。此外,地平线的商业模式比较清晰,只做智能驾驶汽车背后的巨人。“我们不只是把门槛级的车规认证、功能安全做好,还通过规模化的量产沉淀,打造一整套完善的开发平台,帮助合作伙伴加速开发效率,并节省大量成本。这也是为什么地平线在以非常高的速度获得这么多量产项目的原因”,地平线智能驾驶产品规划与市场总经理吕鹏曾谈到。
今年,智能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会迎来一个大规模落地的新阶段。西部证券预计2023-2025年搭载NOA的车型将分别达到70万、169万和348万辆,其中支持城市NOA功能的占比分别为17%、40%和70%。
全球范围内,可以提供领先的底层硬件和开放平台的芯片企业屈指可数,地平线加速了车企智驾研发和落地的步伐。随着征程5芯片搭载到更多车型上,以NOA功能为代表的高阶智驾量产大戏拉开帷幕。
上一篇:特斯拉销量大涨1022%
下一篇:小鹏汽车广州工厂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