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消费热潮的拉动下,2月国内汽车市场继续保持着不错的增长态势,2月国内车市共计批售新车161.8万辆,同比增长10.2%,环比增长11.7%。SUV市场上,2月共计批售新车82.4万辆,同比增长了13.2%。
在1月批售超4万辆的基础之上,2月特斯拉ModelY再接再厉,交出了超5万辆的月销数据(2月唯一一款月销量超5万辆的车型),再次拿下了SUV市场月度销量冠军。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也是此前大家经常会有疑问的地方),因为国产特斯拉的产能之中,有相当大的比例都会出口到海外市场,所以国产特斯拉的批售销量与其在国内市场上的真实销量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以ModelY为例,2月该车型在国内的上险量为25789辆(不过,按照惯例,我们分析月度销量时统一采用的都是乘联会的批售数据,所以2月SUV市场的销量冠军依旧属于ModelY)。
另一个需要提前说明的问题是,去年曾长期“霸榜”SUV销量榜的车型——比亚迪宋系列,今年前两个月丢掉销冠的原因并不是这款车的受欢迎程度下降了,而是因为乘联会调整了统计方式。进入2023年之后,宋PLUS和宋Pro开始分开统计销量(之前两款车的销量数据是叠加在一起的),两款车在2月份均进入了SUV市场畅销榜。
事实上,2月份的国内新能源市场上,比亚迪依旧是最强势的品牌,2月比亚迪累计销售了193655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12.63%。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月SUV市场销量前20的榜单上,再次出现了15款自主车型上榜的局面。在新能源消费的冲击之下,国内市场上合资强自主弱的整体格局,已经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开始热衷于消费物美价廉的中国品牌车型了。
紧凑级SUV持续热销
国内紧凑级SUV市场,早已经是自主车的天下,上榜2月SUV市场销量前20的紧凑级车型共计12款,这其中的10款都是自主产品,合资车型中只剩下本田CR-V和丰田RAV4还能勉强支撑“门面”。
整体来看,在紧凑级SUV市场上,新能源车的普及度已经越来越高。宋家族的两款车型(宋PLUS、宋Pro)和元PLUS之外,还有另一款新能源车型进榜,广汽埃安的Aion Y。
最近两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快速壮大的过程中,比亚迪和几家头部的新造车势力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对广汽埃安的印象,不少人估计还停留在广汽传祺“小弟”的阶段。但事实上,广汽埃安不仅在广汽集团内部的权重越来越高,在外部的竞争中,广汽埃安也已经成为市场规模仅次于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品牌。
2022年广汽埃安的全年销量接近30万辆,同比增长126%。
广汽埃安能够迅速上量,Aion Y居功甚伟,尤其是进入2022年下半年之后,Aion Y的月销量基本都维持在万辆以上。Aion Y和Aion S,SUV加轿车的双“王牌”组合,目前已经是埃安品牌征战新能源车市场的两面旗帜。
油车领域,长安、长城、奇瑞和吉利在内的几家自主车企,在紧凑级SUV市场上,也都有自己的明星产品。
作为老牌车型的代表,哈弗H6和长安CS75的市场表现虽然都已经大不如前,但凭借多年以来积累的用户口碑和性价比方面的优势,保障了两款车在当前电车当道的大环境下,还能保持不错的市场热度,至少在油车领域,两款车依旧是国内最受欢迎的SUV车型。
奇瑞瑞虎7和长安CS55也是已经上市多年的产品,但两款车的市场稳定性相对要逊色一些,尤其是瑞虎7,上市之后的表现其实一直不温不火,到了2022年下半年才实现了突然间的爆发。两款车能够重获市场认可,与产品通过换新进行的全面升级密不可分。此外,通过换新,也都增加了更多的产品选项,可以更好的迎合终端用户的不同偏好。
和以上几款“老牌”自主SUV不同,星越L是吉利品牌基于CMA超级母体架构打造的新款SUV车型。这款车在上市初期曾喊出要颠覆国内SUV市场的口号,2845mm的轴距、与沃尔沃和领克同源的2.0T发动机等,只看产品力,星越L确实颠覆了大家此前对紧凑级车型的普遍认知,确实很有爆款之像。但奈何星越L开始上量的阶段,正赶上了比亚迪DM-i插混系统的大爆发,终端市场开始更多的选择新能源产品,延缓了星越L的爆发时机。虽然后续星越L也推出了油混和插混版本,但比亚迪在新能源车市场上的地位已经打牢,留给后来者的机会,并不多。
中型SUV市场上自主合资分庭抗礼
2月份进入SUV销量前20榜单的中型SUV共有6款,自主和外资刚刚好,各占三款,这其中美系车有两款,德系车有一款。
随着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持续扩产,曾经严重桎梏特斯拉全球销量的产能危机正在逐步缓解, ModelY持续提升的批售销量,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国内市场上,虽然特斯拉长期深陷负面舆论之中,但通过多次降价之后,还是保持着相当凶猛的市场冲击力。我们上文已经提到过,2月特斯拉ModelY在国内的终端上险量依旧保持在2.5万辆以上,这款车的群众基础可见一斑。
特斯拉持续不断的官降,一方面保住的是自己在一片质疑声中的市场需求量,另一方面,也在持续加重着其他品牌的经营压力。在不久前的理想汽车春季沟通会上,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就曾坦言今年压力比较大,李想还特别指出,降价不一定能提升销量,但能打击对手。
要知道,在特斯拉年初降价之前,不少国内新能源品牌还在磨刀霍霍的准备着继续涨价呢。但在特斯拉官降之后,行业内的大多数品牌不仅放弃了涨价的计划,还不得不跟进降价,最终正式拉开了2023年中国车市“降价潮”的序幕。
连当前在国内市场上号召力空前强大的比亚迪,也已经调整了旗下多款车型的价格体系。
就在不久前,比亚迪在推出了低价版的秦PLUS冠军版之后,又带来了唐DM-i和汉EV的冠军版车型。虽然两款车型并没有如此前大家期待的那样降至20万元以下,但“降价加量”的策略,还是让新车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关注度。
回到唐系列本身。在引入了DM-i版本之后,比亚迪唐家族的市场表现也迅速被拔高了一大截,从此前月销2、3千辆的水平,直接擢升到了月销万辆上下。唐家族的热销,验证的不仅是比亚迪的品牌力,也证明了在电动化的大势之下,自主车企在中高端市场上,同样大有可为。
瑞虎8、捷途X70和昂科威的情况大同小异,靠着性价比方面的优惠,开辟了错位竞争(定位高,但定价相对较低,或者终端优惠比较大)的细分市场。此外,2月份的中型SUV畅销榜中还出现了一款豪车——奥迪Q5L,其也是榜单上唯一一款起售价格超过30万的车型。奥迪Q5L能够成为最畅销的豪华SUV,原因也和售价有关,更加舍得让利,一直都是奥迪在德系豪车三强BBA之间的主要竞争优势。
小型SUV市场自主各显神通
国内小型SUV市场曾经热度很高,一度还赢得过 “车企印钞机”的美誉,一众主流的合资和自主品牌都曾在这一细分市场上强势布局。但随着消费升级信号越来越明显,再叠加紧凑级SUV的售价持续下探,国内的小型车江湖,逐渐变得萧条,能够进入畅销榜的小型SUV产品越来越少。今年前两个月,进入SUV销量前20榜单的小型SUV都只有两款,而且都是自主产品,车型也没有变化:缤越和MG ZS。
缤越刚上市时就被寄予过厚望,但因为全系搭载三缸发动机的策略,导致了终端市场的崩盘,直到重新换上四缸发动机之后,缤越才逐渐兑现了市场期待。缤越COOL上市以来,带动了缤越车系的“绝地大反击”,帮助吉利品牌晋升为国内A0级SUV市场上新的领跑者。
最近两年,MG品牌在运动方面的坚持,也终于开始开花结果了,在上汽乘用车内部,MG已经隐隐有了压“老大哥”荣威品牌一头的态势。目前,在轿车和SUV两大细分市场上,MG都拥有比较畅销的明星车款,MG ZS正是该品牌在SUV市场上的“大腿级”产品,一度还曾冲进过SUV市场销量前三甲。
个别车型的高光表现之外,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小型SUV市场的整体份额还在持续被压缩,以曾经热销的本田“双子星”——缤智和XR-V为例,去年同期还能交出破万的销量数据,但目前的月销量已经只能在2000辆上下浮动了。
电动化大潮对合资车企的冲击可想而知。
但从另一方面看,当前的形势也给了自主品牌更多的机会,正是借势电动化的大趋势,自主车企已经全面觉醒,积极的冲高之外,在中低端市场的布局也越来越完善。
进入2023年之后短短数月时间,国内小型电动车市场上就已经风起云涌,五菱缤果、均瑶云兔、江南U2等新车相继发布或上市,东风汽车旗下新品牌东风纳米官宣将专注于小型纯电赛道,传闻已久的蔚来低端品牌——萤火虫也逐渐浮出水面。此外,比亚迪旗下新车海鸥或将在4月正式上市,一时之间,国内已经沉寂许久的小型车市场,又有了要翻红的迹象。
未来,会不会出现几款颠覆细分市场的电动小型SUV呢?值得期待。
上一篇:特斯拉在华销量已破10万
下一篇:长安欧尚官宣五款车型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