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次本应很精彩的试驾活动让人感觉如此乏味,问题主要出在组织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
首先,全系列车型试驾,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全”字。然而,活动当天,虽然试驾现场近十款该品牌各档次型号车型都到齐,但由于缺乏合理安排,大多数试驾人员只能很不情愿地试驾试乘到其中一款车,这使得“全系列”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其次,专业试驾应该包括车辆静态观摩、性能讲解、试乘试驾及总结交流等多个环节。但在当日的活动中,参加者除驾车在路面兜了几个圈之外,并没有得到更多其他重要资讯,使试驾活动“含金量”缩水;再次,虽然主办者给每部试驾车都配备了一位陪驾人员,但感觉这些人员对车辆的认识仅停留在基本设施的使用操作层面,其似懂非懂的讲解使陪驾显得可有可无。另外,也许是限于场地条件(试驾安排在封闭公路进行),试驾过程可以说也就是在路上猛踩了几脚油门和刹车,对被驾车辆招牌式的操控性能根本无从体味。当然,从安全的角度讲,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在汽车行业,试驾试乘是汽车厂商向用户推介车辆的有效方式。通过专业人员对车辆进行试驾试乘,可以全面直观地将车辆方方面面的表现客观告诉消费者,在厂家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信息互通渠道。
实际上,由于产品质量性能方面存在差异,并不是所有厂商都有足够底气把车辆拿出来让试车手和媒体“蹂躏”。正因如此,那些敢于把车辆甚至是全系列车型拿出来供试驾试乘的厂商,不仅显示了自己的自信和诚意,同时也表现了应有的专业素质。而作为试驾活动的组织方,理应通过高水平的活动体现这种自信、诚意和专业素质。
当然,我们也理解组织者也许会基于安全、成本、耗时等等因素的考虑而将活动内容适当“缩水”,但不论怎么“缩”,活动要素及专业素质是不能“缩”的。
以前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是“酒香还要会吆喝”。汽车工业发展上百年,其产销过程已经是部相当精密的“机器”,每个环节都要求专业和精细。而对于汽车厂商来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仅生产好车是不够的。纵观那些屹立市场越做越强的企业,无不对产销各环节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只有将每项要求都落到实处,企业的产品特色和价值观才能得到体现,品牌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东莞日报
下一篇:“小排”车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