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是今年上半年汽车消费市场最明显的特征。
汽车市场中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缴费大厅的窗口前排起了长龙;4S店的展厅内连展车都卖光了;紧俏车型全部售罄,很多消费者只能放弃心仪的车型……很多汽车业人士和消费者都对今年春节汽车产品的“紧俏”记忆犹新。本以为这种由于对市场火热预期不足导致的供不应求状况,随着企业的调整,加紧生产,至多持续到一季度结束。但出乎意料的是,据记者从经销商和消费者处了解,直到6月底,仍有不少紧俏车型无法立即提到现车。市场的持续升温可见一斑。
从数字统计中同样可以感受到汽车消费的热度。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去年下半年,我国汽车销量只有419.83万辆,今年上半年迅速回升到609.88万辆;去年汽车销量增长率年底时滑落到6.70%,今年上半年上扬到17.69%。在今年上半年的6个月中有4个月的销量突破百万辆,整个上半年几乎看不到传统意义上的淡旺季走势,几乎是一路上扬。
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保有量为69626031辆,与2008年底相比,增加4953978辆,增长7.6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404281辆,增长13.73%。同时在机动车保有量比去年底增长3.92%的基础上,汽车占机动车总量的比重上升1.37个百分点,达到39.44%。
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从上半年的统计数据中分析出,小排量和低价位是汽车消费两个主要增长点。这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的1.6升及以下排量轿车和交叉型乘用车成为今年上半年车市的主角的结论不谋而合。而这部分车辆,恰恰是从今年鼓励汽车消费政策中受益最大的部分。
从这点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密集出台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带来了汽车市场的发展。燃油税改革、小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报废补贴、以旧换新等一系列具体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国家由此发出的鼓励扩大汽车消费的明确信号,提振了消费信心,激发了我国汽车市场刚性需求的释放,对国内车市止跌回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政策中对节能小排量汽车消费的鼓励以及对农村汽车消费的补贴支持,正契合了我国汽车消费发展的需求,启动了一二级市场以外更广大区域市场的消费,并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汽车消费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这一切都使得汽车业成为我国工业中最早实现复苏的行业,成为国内经济复苏的先导行业。
“汽车工业至关重要,它关联整个国民经济150多个行业,汽车的拉动力是最强的。”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曾在2009上海国际汽车展高峰论坛上作此表述。汽车工业是个涉及面很广的行业,从产业链分布看,在上游原材料环节,汽车产业和钢铁、有色金属、橡胶、石化、塑料、玻璃、纺织、制革等产业紧密联系;在中游生产制造环节,汽车产业与机械电子、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行业利益相关;到了下游环节,汽车产业又与物流、金融、保险、销售、广告等服务业密不可分。除此之外,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还将拉动高速公路的投资需求,从而带动水泥、建材等基建行业的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有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汽车工业是一个1∶10的产业,即汽车工业1个单位的产出,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各环节总体增加10个单位的产出。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8%,如果加上对上下游行业的带动,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远远超过10%。
正是由于汽车行业自身的特点,今年上半年汽车消费的火热正在相应地带来连锁反应,促进上下游产业订单的增加,价格的稳定。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王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