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车牌 | 违章查询 | 年审代办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今天是:

市场份额九连降 自主车企“阵痛”转型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06月16日 字体大小:【
    自2013年9月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已经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同比“九连降”。

  近年来,无论是外资品牌的价格下探、消费升级等外部原因,还是自主品牌的新战略摸索、高端突围等导致的内部调整,都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自主品牌紧随大势的脚步。而且,从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九连降”的局面来看,这一趋势仍将持续。

  为了尽早扭转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此消彼长”的形势,自2013年开始,自主品牌纷纷调整战略,实行企业的转型升级。不过,由于发展重心和所处阶段不同,各个自主品牌车企的改革成果也表现出不一样的态势。

  颓势不减

  进入2014年以来,中国乘用车市场基本上延续了去年的情况,同比增长较快。但令人惋惜的是,自主品牌车型表现却一直颓势不减,乘用车市场所占的份额连续同比下滑,至今年5月已经出现了“九连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的最新统计数据,5月,国内乘用车共销售159.04万辆,环比下降1.16%,同比增长13.85%。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8.06万辆,环比下降2.72%,同比增长5.4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6.51%,占有率(市场份额)比上月下降0.5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2.92个百分点。业界认为,尽管从去年9月份以来,自主品牌单月的市场份额环比数据有增有降,但同比数据却一直在下滑,整体颓势已经延续了9个月,形势不容乐观。在前5个月的乘用车销量企业前十排名中,自主品牌车企中唯有长安汽车“一枝独秀”。

  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外资品牌围攻下,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地被蚕食。显然,这与2009年末工信部就《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稿征求意见时提出的“到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要占国内市场的50%”的目标背道而驰。

  内忧外患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连续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的竞争力不够强。随着国内消费需求的升级以及整体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品牌竞争力相对较弱的自主品牌更容易受到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董扬表示,“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如今才是真正的短兵相接。”

  事实上,在中国汽车市场还未完全进入高速增长之前,外资车企品牌均以中高端产品为主,自主品牌主要占据低端车市场,双方基本上“互不干涉”,因此自主品牌在前几年得到了相对迅速的发展。而2008年之后,外资品牌逐渐加强了小排量、低成本车型的投放力度,与自主品牌产生正面交锋。尤其是近年来,外资品牌的产品价格一再下探——日系车企纷纷推行“小型车战略”;德系车企和美系车企也通过打造廉价车品牌和产品加大国产力度,并逐步向A级车市场逼近。

  在这样的形势下,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日趋狭窄,阵营“难守”,以至于市场份额同比连续下滑。而另一方面,尽管自主品牌已经苦修多年,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核心技术上依旧难以与外资品牌匹敌。也正是因为这样,自主品牌向中高端突围的道路才会困难重重,“强攻”也尚且未见成效。

  黎明尚远

  为了扭转这一形势,更为了在汽车市场增速逐渐放缓之后继续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国内的自主品牌纷纷开始寻求转型。

  在转型方式上,各自主品牌车企则不一而足:有辗转多年,在打造多个子品牌之后回归“一个品牌”的奇瑞、吉利;有依然坚信“多生孩子好打架”,打造全新品牌骏派并借此重新布局一线城市的天津一汽;有另辟蹊径,加大火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北汽自主品牌;有痛定思痛,在“后3·15”时代开展敬客经营、致力于提升服务的江淮……

  但在汽车营销专家薛旭看来,多数自主品牌车企的转型策略依然没有在营销层面上做深层思考:“转型的核心在于创新,而不是不成功就掉头往相反方向发展,多数企业的问题在于,还没有搞清楚原来为什么失败以及为什么要创新。自主品牌应该从创新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方法论层面上有所创新,而不是‘本能’的创新,也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对问题有系统的、科学的、本质上的创新。”

  薛旭表示,与此前为应对外资品牌价格下探而集体实行中高端突围战略一样,自主品牌此番转型也多出自“本能”。然而,由于创新性不够,在技术上,营销上的准备也都不充分,自主品牌的中高端突围战略普遍受挫,带来了巨大的时间和财力浪费,更对品牌造成了负面影响,也从侧面导致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上出现同比“九连降”。

  他认为自主品牌当前的颓势源头在于车企此前的战略失误,而这一轮自主品牌的集中转型,也只有少数认清自身特点、务实创新的企业才有望看到成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各自主品牌车企的转型之路是否正确,其成果都不会在短期内呈现出来,自主品牌整体在乘用车市场所遭遇的“阵痛”仍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正如董扬所说:“自主品牌自身的品牌、技术、车型等综合实力不如外资品牌,所以市场份额今年还会继续下降。自主品牌依然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目前还没有好转。”
[责任编辑:sasa]

上一篇:交通肇事处理 莫信网帖误传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都市风汽车网)立场无关!)

车行推荐更多>>
东莞汽车网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 2001-2011 都市风汽车网版权所有 东莞汽车网-网络第一媒体门户网站,关注东莞汽车行业动态!
经销商QQ群:35797966 东莞汽车团购QQ群:35909801 常年法律顾问:王树江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粤ICP备09221017-1号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莞太路石鼓路段盛嘉汽车城B10号  电话/传真:0769-23125310  E-mail:19917538#qq.com(把#替换为@)  合作QQ:①19917538  

东莞网络警察网上报警不良信息举报工信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