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报告》年度十佳车型没日系车
来源:汽车之家 作者:佚名 日期:2016年02月16日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套用一句话,《消费者报告》出品,必属精品。只是该杂志评选的年度十佳车型中为什么没有日系车?看完你就懂了
美国《消费者报告》日前发布了《2015年十大最佳车型》(The Best Cars of 2015)榜单,对过去一年中美国市场上路测结果最佳的十款车型进行排序。
排名 品牌 车型 MSRP基准价格
1 特斯拉 Model S P85D 105,000美元
2 特斯拉 Model S 70,000-105,000美元
3 宝马 M235i 44,150-50,750美元
4 梅赛德斯-奔驰 S550 95,650-224,650美元
5 保时捷 911 88,400-194,600美元
6 梅赛德斯-奔驰 E350柴油版 52,650-55,150美元
7 雪佛兰 科尔维特Stingray 56,395-84,395美元
8 奥迪A8 A8 81,500-137,900美元
9 雪佛兰 Impala 27,970-36,415美元
10 奥迪A6 A6 46,200-75,300美元
榜单中,前2名被特斯拉收入囊中,Model S P85D夺冠。其中德系车霸占了6个席位,另4个就都是美系的了,日系车为0。而在2014年时,榜单第10名还有英菲尼迪Q70这辆“幸存”的日系车。可能很多不了解《消费者报告》十大最佳车型评价体系的朋友就要想了,这样一份榜单的公正性究竟有几何?
首先我们科普一下,《消费者报告》这份榜单是怎么产生的?
《消费者报告》杂志每年会在其拥有的327英亩测试场地上对大量新车进行路测,测试主要指标包括加速、刹车、操控性、舒适度和装载便捷性,每辆车均路测50次以上,在年末根据路测成绩评出十大车型。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参加路测的车辆由《消费者报告》杂志单独购买,基本上厂家是没有什么作弊的机会,这也是这份榜单受关注的原因。
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些在路测中取得全方位佳绩的“优等生”吧。不过要说一个前提就是,这些“优等生”注定不是我等普通消费者的玩物,10款车平均66791.5美元的MSRP(建议零售价)起价足够购买三台全美销售冠军Ford F series了,而且测试指标不是全方位的,以加速、刹车、操控性、舒适度和装载便捷性为主,像可靠性这样的指标是不作考虑的,使得很多普通车辆根本没有机会入选。比如什么日系轿车中的三杰“凯美瑞、雅阁、天籁”,这三位可是北美轿车销量榜的长期前五,甚至前三(后面会给大家介绍同样这家杂志评出的可靠性排行)。
好了,言归正传。
我们还是说说这些十佳车型吧!Model S P85D,动力总成功率输出高达691马力,从0加速至96公里/时仅需3.5秒(按照不同的测试环境,在3.3-3.7之间),水平加速度达到1.02个G。特斯拉中的最强款,加速成绩足以秒杀包括东瀛战神在内的任何对手,纯电动加上地盘电池组的布局毫无疑问在这个十大最佳车型评判标准中占足了优势,凭借更强的加速性战胜了自己的小兄弟,去年的冠军Model S。Model S在2014年依靠拉风的外形、超群的操控、出色的加速以及燃油经济性Model S毫无悬念夺冠。
排名3到6为被德系豪华车垄断,这些都不用怎么特别介绍,国内都看得见摸得着,3.0T六缸的M235i,4.7八缸涡轮增压(V8)的S550,3.0T六缸的911,还有柴油版的E350,不过这与特斯拉两款车的加速性能老虎不同,之所以入选应该更多凭借的是舒适度和操控性。第6位和第8位也是被德系的奥迪包揽,A6和A8就不说了,国内太常见,不过这里测试的A6是3.0T的;第7和第9位,雪佛兰科尔维特Stingray和Impala很多朋友就可能没有听说过了,前者拥有犀利的外形但内心绝对是纯正的美国野兽肌肉车,搭载6.2升V8发动机,后者空间宽敞,环境安谧舒适,操控响应灵敏,搭载3.6升V6发动机,作为最便宜的入选车型,除开价格也没有什么丢脸的。
总得来说,这份榜单基本都是性能车的天下,不过也要兼具舒适度和装载便捷性(不是空间大拿取和放置东西就方便),这也是像日系GTR无法入选的原因了吧,还有什么宝马i8,是个胖子都很难坐进去吧,更无法谈及舒适性了。
接下来我们继续说说《消费者报告》。
这本杂志是由美国消费者联盟(Consumers Union)主办出版,以向消费者提供涵盖产品、服务、个人理财、健康和营养等领域的中立信息为宗旨。他与国内的《消费者报告》毫无关系,它们诠释了什么叫“独立、客观、第三方”。为了确保公正,他们自己匿名购买所有评测产品;为了保证客观,他们只依靠自己实验室的评测结果;为了做到第三方,他们拒绝所有厂商的广告,甚至不接受投资入股。实际上,这家媒体是一家非营利性机构,他们的网站是以.org结尾的。只把对消费品的评估报告的信誉放在第一位。在《消费者报告》的杂志上,你几乎完全看不到任何广告,大部份营收都来自于读者订阅费用。“我们没有选择,既然决定不接受广告,那么就只能靠读者付费来生存。”在《消费者报告》效力11年的前执行副总裁约翰·萨特加(John Sateja)如此表示。
不过,我倒是认为《消费者报告》也需要考虑营收和盈利,毕竟独立去购买商品进行测试是需要预算的,为了事业更长久,适当的商业化也有必要。比如特斯拉P85D,超过10万美金的起价可是不便宜的,不知道能测试多少其他商品了。《消费者报告》杂志纸质版每年订阅费用29美元,约合人民币差不多将近200元,包括12期杂志以及两本年度购买指南特刊。网络版每年订阅费为30美元,单月费用6.95美元。另一方面,《消费者报告》也接受公众捐款。根据他们公布的财务报表,截止去年5月31日的上一财年,《消费者报告》收入总计2.63亿美元,盈利824万美元。其中发行收入2.3亿美元,捐赠收入2728万美元。发行收入占比达到87.4%。以订阅费用推算,《消费者报告》的订阅人数在780万人左右。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其中网络读者在300万人左右。作为对比纽约时报的付费订阅用户刚刚突破100万人。
这样一个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机构在历史上当然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某些公司的产品一旦被《消费者报告》批评,就会立马控告该杂志犯有诽谤罪,据《纽约时报》统计,历史上先后有20家多厂商选择将《消费者报告》告上法庭,但《消费者报告》却从未输过来自企业的官司;前几年对雷克萨斯2010年的GX460 SUV进行了测试,并给这款车型打上了“请勿购买:有安全隐患”的标签。测试结果出来后,丰田召回了这款车型,并升级了SUV的软件系统,后来《消费者报告》重新对这款GX 460进行了测试,并把“请勿购买”从该车型的评级中去除。
同样在今年8月,《消费者报告》给特斯拉的Model S P85D打出了汽车评测历史最高的103分。由于超过了满分100,他们不得不重新调整评分体系,将这款车型设为满分。但仅仅两个月后,由于接到消费者的系列投诉,《消费者报告》杂志又无情地表示不推荐购买特斯拉的主力销售车型Model S。受这一消息影响,特斯拉股价盘中一度大跌14%,当日以下挫6.6%收盘。
《消费者报告》的评测被公认为美国最值得信赖、最为权威,其它媒体在报道某款产品时也总会引用《消费者报告》的意见,他们的重要评测报告甚至是其它媒体的重要报道新闻。当然,和所有媒体报道一样,《消费者报告》也并不是永远正确。2007年《消费者报告》在一次评测中认为当时所有的汽车儿童座椅在遭受侧面冲撞时都不安全。这一消息引发了社会轰动。但几天之后,《消费者报告》就撤下了这篇评测报告,向所有读者致函道歉,详细解释了他们的评测在哪些环节出现了错误,从而导致了评测结果偏差。汽车座椅这一事件或许是《消费者报告》罕见的一次错误。正是在这次事件之后,《消费者报告》也开始做出了改变。在设置评测手段和衡量标准时会咨询行业专家的意见,在公布最终评测结果时会听取厂商的反馈,但《消费者报告》认为他们的最终评测结果依然是完全独立的。
最后为大家附上,在2015年10月《消费者报告》发布的可靠性报告。
其中前十名日系占半壁江山,美系占末位多数,黑线为行业平均值,蓝条为品牌得分与平均值偏移量,黄点为各品牌平均值。这份榜单中,无法入选十大最佳车型的品牌像日系豪华车雷克萨斯排名NO.1,韩国现代还有沃尔沃之类的都取得了不错名次,毕竟通过两份出自《消费者报告》的榜单可以看出,鱼和熊掌实在是不可兼得。
最后,由衷的感谢《消费者报告》为大家带来的各种评测信息,本文也引用部分出自《消费者报告》的报道,再次感谢!也希望国内的评测机构能做到尽量公平公正的去告知消费者,如果做不到,就不要打出“评测、测评”的虚头,直接叫购物导读、购物视频行了。
[责任编辑:sasa]
发表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
都市风汽车网)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