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厂家或者车主自发组织的活动中,“不作死就不会死”确实是大多数事故的起因。
因为行业所限,汽车圈的相关新闻极少能够进入门户网站的显要位置。但今早打开电脑,各大门户网站的首页都出现了这么一条新闻:成都某车友会活动中,一辆SUV落水造成两人死亡、一人失踪的重大事故。看了详情更是让人惊讶,这起新闻原来并非单纯的事故。据悉,这辆载有4人的国产SUV在试图冲过河道的过程中被河水淹没并冲走,导致了事故的发 生。根据当时目击者的叙述,当车友会的其他车辆都选择在河滩边涉水玩耍时,事故车辆却计划横穿河道。结果正如大家所知道的,由于河水太深,车辆在河中心被 水冲走了。打开新闻评论,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不作死就不会死。虽然对于死者,尤其是并非手握方向盘的死者,这句话过于不公平;但回想一下,在各种厂家或者 车主自发组织的活动中,“不作死就不会死”确实是大多数事故的起因。
还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外地的试驾活动,活动中的工作车是由当地 的一个经销商员工驾驶。我头一天就感觉这个经销商小伙子不太对劲。因为我们在乘坐这个小伙子的车时,明显感觉他不是在以工作的心态开车,乘坐他的车,能体 会到一种自视甚高的味道。也许作为经销商,摸的车子多了,又因为经常开的是没有正式牌照的商品车,所以也不必太过顾忌马路上的电子警察什么的,久而久之就 养成了开快车的习惯。再久而久之,就觉得自己车技十分了不得,甚至产生了自己是专业车手的错觉。被这样的心态所驱使,即使几位媒体坐在后座,小伙子开车还 是一脚油门一脚刹车的,喇叭按得山响,让我们这些自认为见过世面的媒体们都是冷汗一身。第二天是公路试驾,看到这么多车上路,开工作车的小伙子似乎更加兴 奋了,借工作的名义一会儿缩到队尾,一会儿又冲到队首,超车那阵儿压着双黄线按着喇叭把迎面的车辆逼到路边的样子让我有一个疑问,这样的开车风格难道没让 他吃过苦头?这个担心当天就灵验了,这个小伙子当天下午在盘山路上逆行超车时估计真遇见比他还要横的主了,结果紧急避让迎面车辆时失控翻进了路边的沟里。 好在人没事儿,我几分钟后路过事故现场时就见他蹲在路边吸烟,一脸的不忿。唉,这事儿都是自己作出来的难道你还不知道么?
有时候, “作”的不是个人,而是厂家。网上不是广为流传着一段视频么?某厂家为了体现产品的性能优势,专门组织了一场挑战吉尼斯的特技表演——车辆将进行名为飞火流星的沿着弧形跑道进行的360度空中翻腾表演。结果,据说是因为大小不合适的头盔在特技过程中遮住了特技车手的双眼,结果特技车在翻腾过程中撞上了跑道 边的护栏,当即从十几米高的跑道顶端四脚朝天的重重砸落下来,引起周围观众的齐声尖叫。好在最后只是车损,特技驾驶者倒是安全无恙。我承认任何特技都会面临失败的风险,但那是对于真正挑战极限的特技而言的。而这个活动,不过是包装成特技的产品宣传而已,却组织得如此不谨慎,结果当众出糗。厂家花这么多钱组织的活动最后换来的却是在这么多观众面前给自己的一记响亮耳光,这不也是自己作出来的么?
同样的一件“不作死就不会死”的经典案 例,我就在现场。前些年某品牌在广州旧机场旁的一块儿空地上进行车主嘉年华活动,结果一来驾驶者水平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场地安排也局促,观众席和试驾场中 间缺乏有效的缓冲区域,一位试驾者竟然驾驶着车辆冲向观众席,当场便撞死了一位男性观众。为此,不仅活动紧急终止,该品牌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推 广活动也进行的非常低调,真可谓乐极生悲。
其实,无论是个人或是企业,“不作死就不会死”都包含着相同的两个因素。一个是眼高,看 什么都觉得不难,因此便缺乏充分而全面的准备,那个冒死过河的案例当中,驾驶者竟然连河有多深都不了解便敢贸然涉水,实在是视生命如儿戏;另一个是手低, 其实这些作死的驾驶者和企业,都绝非资深车手或是主流大厂,论车技、论活动组织经验,都拿不上台面,但他们却敢于挑战自己的能力水平,最终搞砸整件事情。 只要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那么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事情还将继续发生。
上一篇:今年车市有四大利好因素支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