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众因“祸”得福
来源:汽车商报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02月14日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月,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计实现销售199688辆,同比增长24.8%,位列国内乘用车销量排行榜第一。同时,近20万辆的单月销量也创下了国内轿车生产企业的历史新高。
我注意到,听到这个数字,周边的业内人士都惊讶不已。年产销过百万辆对于一个汽车厂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台阶。记得当年,奇瑞、比亚迪曾经喊出过百万的目标,而且一度发展势头很猛,大有跃跃一试的劲头。最终还是“铩羽而归”。之后,一个说法就被人记住了:干20万辆与干50万辆可能只是一个量变,干50万辆与干100万辆是一个质变。它不仅是一个数字上的变化,而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飞跃。2013年,中国轿车企业只有4家年销量超过百万。在去年底今年初,据我了解除这4家外,有1家轿车企业将今年产销目标定在超百万,还有5家准备在3年后超百万。一时间,一百万辆成为中国轿车企业追求的目标!
然而,按上海大众1月的销量,它刷新的不仅是国内轿车企业单月的历史新高,更可能是全年历史的新高。200万辆!这在国际汽车行业内,以单个企业销量计算,也是少数。如果今年一直能保持这个销量,上海大众将是奇迹的创造者。
这个时候,我相信许多人都会从多个方面来分析上海大众创造奇迹的原因。听到消息后,我与我的同事也在讨论。大家说,是上海大众的文化好,也有的说是上海大众的团队,特别是领导层管理得好,还有说上海大众的产品好,上海大众的营销做得很有水平……这些分析都很对,毕竟百万辆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一定会反应在企业的方方面面。
但我想说的是,上海大众的今天是“逼”出来的结果。
都知道,上海大众是德国大众在中国的两个合资企业之一。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合资合作过程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两个合资企业上什么新产品最终都由德国大众说了算。民间甚至有德方看谁听话就给谁糖(新产品)吃的说法。据说,某位曾在上海任职的领导在调任国务院领导后去一汽考察工作,到一汽-大众就是不愿下车。原因就在他认为当初在上海任职时,德国大众“偏袒”一汽-大众,而对上海大众支持不够。
尽管只是传说,但此后为平衡两个合资企业,德国大众做了表态:一汽-大众定位于纯正的德国血统,上海大众的产品定位于结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适应性研发、改进。客观来说,德国大众对两个合资企业产品的区隔是非常聪明合理的。既能保证德国大众产品突出技术、品质的特点,又能够根据中国消费者的特点,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需求。相对于其他在中国同时拥有两个合资企业的跨国公司,德国大众在解决有限产品资源调配引发两个合资企业矛盾方面做得是最好的。
但还是有人认为,这样的区隔更像是要把一汽-大众当做传承的“亲儿子”,而上海大众则是一个“散养的后代”,行不行自己去闯着看。
我特别要提的是,在1月份近20万辆的销量中,“朗逸”家族系列产品占到了6万辆。这个朗逸就是按前述的分工,根据中国市场特点、消费者需求,由上海大众主导研发的。几年前,第一辆朗逸下线后大卖,我曾写文章说过,朗逸刚开发出来时,德国大众心里是没有底的。到后来卖好了,当时大众中国总裁范安德才改口说,朗逸也是他在中国的“亲儿子”。但到今天,一个月居然能卖到6万辆,这恐怕是德国大众怎么也想不到的。
一个月卖20万辆车,上海大众创造了个奇迹。如果按上面描述的逻辑说,上海大众是因“祸”得福,他们干出来了,证明了自己。同时,对于德国大众来说,一方面更坚定了自己在产品、技术、品牌上的底气,另一方面也要为自己做出让上海大众“走两步”的决策而感到欣慰。当然,对另一个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来说,他们干得也非常好,如果也有个朗逸啥的,可能更好。
[责任编辑:sasa]
发表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
都市风汽车网)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