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再次投怀送抱:免费开放其所有的专利技术。对此,中国新能源企业反映冷淡。有的不为所动,有的谨慎观望,也有企业心中窃喜。
特斯拉此举不啻为大企业情怀。但开放专利的自信中,也有无奈。电动汽车销量占比极少,行业成本高,推广难度大,尤其是特斯拉孤军深入中国,虽然暂时顺水顺风,但未来的拓展依旧困难重重,销售、售后设施建设都在自我封闭的系统内独自运行,很难融入中国社会,天然的被排斥感给未来的本土化生产增添了难度。特斯拉有意借此打开面向中国企业的更宽广的合作大门。
但对一部分中国企业来说,此举很可能是一厢情愿。
采用特斯拉的专利,就等于跟随特斯拉的技术。特斯拉技术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技术体系,这将使技术跟随无期限,长期的技术跟随必将形成技术依赖,企业的核心能力都将用于消化吸收专利技术而无暇顾及自己的独立创新研发,致使创新能力萎缩,在技术上受制于人。即使想独立创新,如果独立于特斯拉的技术体系之外,两种技术无法兼容,必有一种成为重复浪费;如果是在特斯拉专利基础上的创新,则依然难以摆脱原有体系的局限。采用特斯拉的专利,就等于将自己与特斯拉捆绑在一起,形成天然的合作,必须全心全意跟随特斯拉,老老实实地合作,特斯拉可以向跟随方出售充电设施,并借助伺候的技术升级赚取利润,借此掌握着电动车标准化、市场化的主动权。
是跟随,还是拒绝?问题并非想象的简单。这也正是特斯拉赢得科技界普遍欢呼而中国新能源企业谨慎观望的原因。
审慎思考郑重选择之后,中国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很可能对特斯拉专利拒之门外。
无论超级充电技术还是电池管理技术,特斯拉的技术体系与吉利、奇瑞、北汽、比亚迪等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几乎是两线并行,各自独立,难以交叉融合。专利采用和技术跟随,将带来整个技术体系的变化,局部专利无偿使用,耗时费力且未必成功,意义不大。
吉利汽车将新能源列为今后中长期工作目标,并于此前和沃尔沃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多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即将批量上市。依靠并专心消化吸收沃尔沃电动车技术,是企业目前的重点工作。吉利副总裁孙晓东在北京车展(微博)接受记者提问时声称,吉利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世界领先。开工没有回头箭,照此架势,吉利不可能放弃成熟技术,跟随特斯拉。
北汽拥有自主研发的永磁电机,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产品也已经上市销售,其混合动力车型百公里综合油耗为2.3L,综合工况油电合计续航里程大于500公里,可实现147Kw的最大输出功率和587Nm的峰值扭矩,了0-100km/h加速10.5s,最高车速可达200km/h。其入门级电动车产品最高时速可达130公里,续航里程达120公里,国家和地方补贴后,消费者只需要12万多就能买到手。北汽的新能源技术也已自成体系,不会跟随特斯拉技术。
比亚迪经多年自主研发,已经形成“全产业链”和“全市场”格局,横跨汽车、IT、新能源三大产业,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科技链,拥有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开发制造能力,在汽车电子、充电设备、储能设备方面都具备研发能力,并一直致力于全产业链基础上的整合创新,其“公交电动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推动“全球电动化”,布局国内国外市场,2013年已在美国建立电动大巴工厂,并获得德国、英国、荷兰、加拿大等欧美及东南亚诸多国家的订单。面向私人市场的混动车型比亚迪秦,4月份销量达3500台,未交付订单近8000台。其动力更强的混合动力SUV车型和高端新能源车型也即将问世。
如此发展势头,即使用白送的技术寻求联合,比亚迪也不会屈就。
趋于成功的国内新能源车未必不会把送技术求联合绑定市场,看作是一个套子。如此,谁都不想入套。
但不进入特斯拉的技术体系和联合模式,特斯拉的免费专利对中国企业冲击的客观存在,不能无视。你不把它当朋友,它肯定就是对手。一旦它输入技术获得成功,在国内,它就将拥有很多合作者,会有很多弱小企业巴不得使用特斯拉技术,不在意是不是“嗟来之食”,甘心情愿与特斯拉滚在一起,甚至情缘放弃研发,做特斯拉的组装工厂,死心塌地依靠特斯拉轻松获利,还能避免被兼并重组、破产关门的悲剧。这样的企业多了,特斯拉就会变得强大起来,比亚迪、吉利和北汽等较大新能源企业,就将面临与特斯拉的直接竞争。产品的争夺,充电设施的争夺,客户的争夺,竞争将全方位展开。
即使国内弱小企业的联合不会让特斯拉短期内变得强大,不排除国际上一些拥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全面采用特斯拉技术体系的可能,并展开深度合作,致力于开创共赢局面。
如此,国内无视特斯拉技术的新能源企业将腹背受敌,内外承压,只能背水一战。
国内新能源车目前的散乱状态,最容易被老谋深算的特斯拉各个击破。特斯拉进入中国以来,鲜招、狠招、大小计谋接连出笼,下一步计策还在酝酿中,不时抖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包袱,令人应接不暇。如此强势进攻,国内企业不得不防。最根本对策,就是首先实现国内新能源企业的联合。
最起码实现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的充电技术端口、充电器标准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不管是比亚迪的车,还是北汽、吉利的车,都可以使用一个充电桩、充电站,统一使用一个充电端口,标准统一,设施共享,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形成完整统一的服务体系,形成新能源国内壁垒,即使合资车,也统一进来,扩大联合阵线,让特斯拉继续处于孤立状态,避免其对国内企业和市场造成更大的冲击,保护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创新研发和开拓成长,避免新能源技术在渐趋成熟时受到干扰,半途而废。
随着整合深入,借助于优胜劣汰的兼并重组,国内新能源企业可以进行深度合作,包括技术专利共享,电机电池通用,重要零部件相互采购,优势互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产品成本,最终让企业和中国消费者双赢。
可是,目前,中国新能源产品的标准尚不统一。联合,是众望所归,但前行,步履异常艰难。可以借助行业协会和国家主管部门的协调努力,实现新能源企业间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的联合与合作,让中国新能源汽车真正做大做强。
上一篇:两起汽车延迟事件引发的忧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