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前几年迅速增长,吸引了大批经销商一窝蜂进入捞金,然而又在近年城市限购导致更为严峻的竞争环境中,倒闭一大片。车市快速增长,在汽车销售和售后环节衍生了不少“新陷阱”。越来越多消费者发现买车容易提车难,买车,有钱就行;提车,却不是签了一张合同就安心。
车主维权:最多能够重新提车
案例一:
资金断裂 新车无“证”
原来广东合力因老板投资其他行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旗下多家4S店从2014年年底开始将车主汽车合格证抵押给银行,受到影响车主多达两百人,遍布广州、中山等地。经车主们集体维权,厂家去年10月介入协助经销商资金周转,这200多位车主的新车才得以“转正”。记者了解到,其中部分车主因为提车延期,最后购车指标到期失效了。
[解读]
如果经销商明知无法为车主提供合格证,却仍然对外销售,其目的是故意骗取车主的钱财,就有可能涉嫌诈骗罪,车主可报警要求警方立案侦查。
案例二:付了全款,
我订的车被别人上了牌
随后,范先生多方了解发现,那个买走他所订购车型的客户只是比他“少砍了1万元”,经销商觉得有利可图,便自行毁约了。“知道进口车价格水分大,却没想到销售水分也那么大,一辆车还能卖给第二个人。”
[解读]
记者调查:并非每家4S店
都能做到公布合格证情况
然而,并非每家4S店都能做到如此坦荡荡。记者在黄石东路一带的奇瑞、起亚、长安、福特、标致等合资、自主4S店佯装买车客户后调查发现:有不少品牌销售对记者提出的“是否一定会按照日期交车”的疑问,基本只愿意做口头承诺,一方面拍胸口说“放心”,一方面却拒绝在订车协议或购车合同中写明违约责任。而不同品牌的订车协议或购车合同所列条约五花八门,所列明的违约责任内容不一。
记者在某日系品牌的订车协议书上看到,对于未能按交付日期交付车辆的,只一句话带过:“若因办理进口报关等手续或非甲方因素逾期到货,致使甲方无法按时交车的,乙方允许变更交车日一次。”便再无其他约定,甚至当客户面对车商的违约,提出退订时,订金都不允许退还。如此“霸王”的条例,全是保护作为甲方4S店的权益,对于违约责任却避而不谈。
最新进展:
中消协公开约谈国内29家车企
中消协督促汽车生产厂家加强对汽车经销商的监管,同时做好合格证交付流程的管控,确保消费者按时拿到车辆合格证。
业内人士认为, 消费者要让厂家彻底负责,不是中消协一句话就能解决,尤其是涉及到“填补资金非常庞大”的时候,厂家也头疼无法处理。在讲法律的地方,没有一纸白纸黑字的法规,一旦同样的案例在经销商处上演,即便是厂家,面对破产撒泼的车商,也许能做的只是“尽量协调”。
深度分析:
盲目扩张 利润下滑 资金链断
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建一家普通4S店的成本至少在2000万元左右,建店养店成本高企,很多经销商都靠借贷度日:建店成本是银行贷款来的,土地是租赁的,汽车进货是抵押合格证进车的。像宝马、奔驰这类品牌的4S店一年光金融成本就要超过1000万元。再加上人工、租金、水电费等,经销商运营压力非常大。在此情况下,车商再被压库存,更是伤不起。
库存量如何影响4S店的资金链?本地一家大型经销商集团的品牌运营中心负责人郑先生告诉记者,很多经销商靠银行贷款来维持4S店正常运营,其中最大的费用就是利息。一辆车售价20万元,当4S店的库存量达到200辆,就相当于把4000万元压在了仓库。库存量越大,银行利息也“水涨船高”。如果新车销售状况一般,且几乎没有盈利,那么经销商的资金链就只能断裂。如去年广州地区拖欠合格证事件涉及到的合力集团,是起亚汽车和东风悦达起亚广东区域最大的经销商,旗下近10家4S店,曾一度垄断广东市场。但起亚车型盈利能力差,导致合力自2014年起就存在合格证抵押无法及时上牌问题。去年前八个月起亚销量同比下滑超过10%,在此情况下,厂家仍然逼着经销商拿车,不管可能存在的隐患,最终造成合力经营深陷亏损压力,200多辆车合格证抵押在银行无法取出。
消费提示:购车时尽量少交订金
如经销商迟延或拒绝交付汽车合格证,消费者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可以到当地消委会进行投诉,请求消委会处理解决,必要时可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上一篇:国内成品油调价或迎来四连停
下一篇:汽车质量投诉降 售后投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