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称可调用资金达百亿美元 依靠技术投入建“护城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佚名 日期:2016年06月17日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6月16日,滴滴出行宣布,已经完成了新一轮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
该轮新投资方中,苹果向滴滴投资10亿美元,中国人寿(601628,股吧)向滴滴投资6亿美元,蚂蚁金服投资2亿美元,此外老股东阿里巴巴在这一轮继续投资2亿美元,腾讯、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软银三家这一轮同样追加了投资。
但滴滴方面告诉记者,关于上述三家已有股东该轮具体投资了滴滴多少资金,目前不便对外公布。除了资金规模大,该轮融资的特点恐怕是跨界巨头和滴滴的联手。与此同时,诸如中国人寿这样的国企在这一轮融资中进场,亦或是诸如招商银行,继续对滴滴追加投资。
滴滴再融资
该轮融资距离滴滴于2015年9月宣布完成逾30亿美元的上一轮融资,已经过去9个月左右时间。但在这段时间中,外界仍不时被滴滴的融资消息所轰炸。这一轮新的投资方包括苹果公司、中国人寿及蚂蚁金服等。腾讯、阿里巴巴、招商银行及软银等现有投资人也都参与了本轮融资。
短期来看,滴滴不再承受如过去两年的补贴压力,但在国内出行市场,仍未出现绝对垄断的巨头。继续融资,一方面是保证拥有充足现金流,与此同时在改善用户体验方面继续进行投入,以寻求长期竞争中的优势。
从外部来看,补贴曾是最耗费打车平台资金的一项支出。尽管最烧钱阶段已经过去了,但滴滴、优步们仍面临大量的各项成本支出。以滴滴为例,其在国内市场已经下沉到二三线城市,与此同时Uber柳甄近日同样称将进军三四线城市。
O2O创业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一直是该领域主要问题之一。通过技术投入,滴滴试图形成和竞争对手间的绝对差异化。但能否通过技术真正实现差异化,摆脱主要依靠价格进行竞争的策略,仍是滴滴的挑战。
前云启创投投资经理曲凯告诉记者,打车类软件的供给端规模效应是有极限阈值的,在那之后供给端规模越大,边际效应递减越厉害。例如,车辆抵达乘客所在位置的时间被限制在三分钟,此时对于乘客来说,价格成为了左右其选择平台的唯一因素。
易观智库互联网出行总监张旭告诉记者,滴滴融资一方面意在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融资来获得战略投资者的加入,鉴于此轮融资中加入的均是跨领域巨头,因此帮助滴滴在获得融资同时获得资源,此外双方都在探索未来在产品结合上新的可能性,例如出行加上互联网金融、保险业等。
一位投资圈人士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大量风投机构在O2O领域吃了苦头,尤其在发现补贴没能留下任何东西后,目前对于公司的盈利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即便无法做到总体盈亏平衡,也会要求公司每单定价略高于成本。
本月初,柳青公开表示滴滴筹资重点将不在于补贴用户。“大家都明白,烧钱的时代的确已经过去了,但技术积累并不是一天能够完成。”张旭告诉记者,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出行市场技术差距会逐渐显出现来。
技术投入
无疑,滴滴拥有了令无数创业公司艳羡的资金储备。但接下来的问题是,滴滴如何利用这笔资金?滴滴出行表示,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平台技术升级、大数据研发和运营、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和新业务等。
滴滴方面称,公司目前拥有的可调用资金约105亿美元。此外根据滴滴方面披露,该轮融资过程中,招商银行还将为滴滴牵头安排25亿美元的银团贷款。
此前程维曾表示,2016年滴滴出行全力以赴投入到大数据和滴滴研究院,其希望未来3到5年内形成一个世界顶级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研究院。融资后,滴滴将一部分融资金额有望投入到上述研究院中。
据悉目前滴滴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最优化理论、分布式计算等。就在今年4月,滴滴机器学习研究院升级为滴滴研究院。
“简单来说,滴滴利用数据要解决的问题有三,分别为路线匹配、时间匹配以及效率优化问题。从这三方面解决到达时间预估、接单时间预估、绕路距离偏好、订单如何分配等等。”6月16日,滴滴出行副总裁陶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滴滴希望在数据领域研究和应用投入高于竞争对手。
据悉,滴滴内部使用的时间预估算法,涵盖智能分单、供需预测、运力调整、热力图和拼车等多个方面。2015年6月,程维透露滴滴内部基础设施每天记录了8000万公里的行驶路线,每日规划的路线总数达到2.5亿条。这一数字在一年后无疑将达到新峰值。
此前滴滴打车快车运营负责人孙枢称,拼车依赖于目前滴滴出行的出行数据,每天滴滴方面采集的出行数据超过50个TB,同时每天路径规划也超过了50亿次。
但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评述,尽管滴滴现在数据处理能力庞大,但难称精细。
“基于出行平台的数据开发极为复杂,尽管各大平台一直在做,但考虑到动态变化、路况等,目前仍有挑战。”天眼查CEO、前搜狗首席科学家柳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于滴滴而言,投入大量资金来做这件事也较为合理。
[责任编辑:sasa]
发表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
都市风汽车网)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