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元车有些处境尴尬。所谓高不成低不就,囊中羞涩的消费者,干脆买个5万以下的小车代步;有些钱的,又往往不满足于10万元车那2.5米左右的轴距,不满足于1.6L、甚至1.4L发动机那需要仔细体会的“推背感”。
|
按理说,配置这东西很讨巧,一份洋洋洒洒的配置表,令经销商觉得很有面子,车的档次也仿佛提升了几个等级。但消费者却越来越不买账,或者说并不像一些厂家所期待地那样买账。究其原因,一方面,消费者变得更成熟,不是几个新名词、几项“高科技”就能随便忽悠的。另一方面,厂家的配置表虽然长,但其中能让人心动的仍然很少,充其量只能为诸如《十大鸡肋配置》的文章填充些素材罢了。
那么,10万元车该怎么办,笔者认为,还是两条老路———降价、增配,或者两条路一起走。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的迅速发展壮大,5、6万元车的在一般配置上已经和10万元车拉不开太大差距,在某些配置上甚至还超过了10万元的所谓主流车型。当然,有些配置同样鸡肋,但别忘了车价已经差了一半。在这个前提下,消费者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会有些不一样的。现在,自主品牌车型已经逐渐开始往高走,可以预计下一个价格震荡区间就是10万元。
降价是厂家最不愿意做的事,因此除非实在撑不住,增配仍然会是不少厂家采取的手段。说起来,增配比降价要高明,对老客户的冲击更小,不会让前些天还信誓旦旦的厂家转眼被曾经支持它的“粉丝们”弄得官司缠身,还可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新款”吸引眼球。但是,如果增加的配置还总是让人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话,走上降价这条路就是迟早的事。到时候,降的是增过配的车型,对消费者来说兴许还是个好事,当然前提是内部没有偷工减料。
综上所述,笔者的结论是,为了市场份额,10万元车型是可以降价的,也是可以增配的,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降价的。
上一篇:汽车市场“牛市”还远没有走到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