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车牌 | 违章查询 | 年审代办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东莞汽车网 >> 汽车评论 >> 浏览文章

隆国强:战略性行业不能被外资控制

来源:都市风新闻网 作者:都市风新闻网 日期:2008年10月06日 字体大小:【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已经转变为全球分工合作下的开放经济体。这种开放既表现在中国参与全球分工,比如中国的加工贸易;也包括市场的对外开放。“出口创汇”、“以市场换技术”等口号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关键词。

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已经转变为全球分工合作下的开放经济体。这种开放既表现在中国参与全球分工,比如中国的加工贸易;也包括市场的对外开放。“出口创汇”、“以市场换技术”等口号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关键词。

在这两个关键词之后,当下中国对外开放是否进入了新阶段?怎么看对外开放程度加深之后带给市场关注的产业安全问题?

日前,《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隆国强,他描绘了30年来对外开放战略历程。

1 从进口替代到对外开放

《第一财经日报》:能否从整体框架上梳理一下改革开放30年中对外开放战略?

隆国强:首先,从结果上来说,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到今天可以说是很成功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都面临着资金和外汇的双重匮乏问题。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多年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带来了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可以说中国现在已经消除了限制工业化的资金、外汇“双缺口”。这得益于30年来的对外开放战略的成功。

其次,从开放的进程上,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而且直到现在,也并不是所有部门都实行开放战略。劳动密集型的、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确实在搞出口导向型经济;但是,我国格外重视的战略部门(其中主要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仍然在搞进口替代战略。所以,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的是对外开放和进口替代相结合的道路;出口导向部门的目标是出口创汇,其目的是为进口替代部门提供外汇。

《第一财经日报》: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可以说走的是典型的进口替代战略。后来部分行业转向出口导向型战略,这是怎样一个过程?

隆国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怎样建立这个体系呢?对外要保护市场、保护幼稚产业;同时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当时机器设备主要从苏联引进。对内则通过工农业“剪刀差”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

经过了20多年的计划经济,我国可以说初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这个体系是在高度保护下建立起来的,其弊端是国际竞争力弱。一个大国很容易走入这样的选择。比如,二战后的拉美国家,巴西、阿根廷,也在一段时期走上了这条道路。但是进口替代这条路走了一段时间是走不下去的。

《第一财经日报》:为什么进口替代战略不能像过去那样延续下去了?

隆国强:这是因为随着进口替代战略的贯彻和经济规模的增加,需要进口的设备、技术和上游零部件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那么,你拿什么换得这些进口?也就是说,赚取外汇的东西是什么?在高度保护的条件下,国内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弱,难以出口创汇。而且,为了降低工业化的成本,进口替代战略还内生了扭曲的汇率,比如人民币以前就被严重高估,改革开放初期美元兑人民币是1:1.5。在这种被高估的本币币值下,出口产品就更没有竞争力了。那么,剩下的道路似乎就是靠卖自然资源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占了54%。在制成品中,也主要是工艺品、罐头、小五金等产品。技术含量高的制成品很少,即使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比如纺织品当时也很少。

所以,当时的情况是,我国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没有国际竞争力。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实际上,我国一直以来都有一个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后,在战略性工业部门,我国的追求目标仍然是独立完整的体系。

《第一财经日报》:一些没有真正对外开放的行业发展如何?

隆国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建设自己的工业体系。像重化工业这类行业,由于我国国内市场容量和潜力都很大,为这类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比较好地保护了这些行业的发展,因此这些行业都取得了比较快的发展。比如钢铁业,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但是这些行业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其产品首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它们虽然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发展比较快,但是由于没有完全融入国际市场,国际竞争力还很弱。拿钢铁业来说,在国际市场上,比较低端的产品我们可以拼成本,但是高端的领域,无论是技术还是成本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相对来说,石化是最差的,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是国际竞争力很弱。这是进口替代战略不能解决的问题。

2 基本目标:从创汇到就业

《第一财经日报》:当时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实行对外开放的目标是什么?

隆国强:我认为,从改革开放伊始直到“入世”之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出口创汇。改革开放之初,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些领域实行对外开放,其重要的任务是出口创汇。我们吸收了很多外资,但是这些外资都是有选择的。我们只欢迎能够带来新技术和出口创汇的外资。我曾说中国的对外开放就是“一个中心,两条主线”,指的就是以出口创汇为中心,以利用出口导向型外资、鼓励本国企业出口为两条主线。30年来,我国在外资、外贸、特区等对外开放领域的重大举措,都是为创汇这个中心服务的。

《第一财经日报》:在当下我国外汇储备累计超过1.8万亿美元的背景下,我们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目标是什么,还是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吗?还是更多关注出口企业背后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就业。

隆国强:对,现在我们国家最大的问题还是就业问题。出口创汇带来的不仅仅是外汇,同时还带来就业、税收等。我国劳动力丰富,缺乏自然资源,缺技术,缺设备,所以要通过国际交换。我们只能把劳动附加在产品上卖出去,和国际社会交易,换取自己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第一财经日报》:在外需回落和中国各类成本提高的背景下,现在出口形势已经趋于走软,国家政策上则是出台了恢复出口退税等政策来继续保持出口的竞争力。

隆国强: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实际增速大幅下滑,国家出台了应对措施,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从短期看,是为了防止出口增长速度过快回落带来的就业问题。从长期看,是为了保住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国际市场的份额来之不易,如果现在很多出口企业破产倒闭,我们就会丧失国际市场份额,以后想再取得,就会花更大的代价。

3 自主创新的差距

《第一财经日报》:技术引进一直是我们对外开放的重要目标,怎么看这个目标的实现情况?

隆国强:技术进步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什么要创汇?创汇的深层目标就是引进设备,引进技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工业化进程需要引进设备与技术。技术的进步不仅仅是进口替代部门所追求的,出口导向部门本身也需要技术进步。

经过30年的对外开放,我国的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有些行业,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的设备,至少是接近一流的技术。但我们也要看到,最先进的技术还是掌握在别人手中。这些年来我们差距最大的就是自主创新。我们是“重引进,轻消化吸收”,日本、韩国在消化吸收方面的支出是引进的8~10倍,而我们正好相反。花8块钱引进技术,花1块钱吸收。这是我们的差距。

《第一财经日报》:为什么会出现忽视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情况?

隆国强: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还是体制的问题。从创新微观层面上看,一个重要原因是创新能力与创新动力的错位。有创新能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由于体制上的约束,自主创新动力不足;而有动力自主创新的民营企业,却大多因规模小、人才不足等原因缺乏创新能力。从创新的宏观层面上看,政府统筹协调作用不强、扶持政策力度不够、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行业协会参与不足,均不利于推动消化吸收再创新。

4 “市场换技术”效果有限

《第一财经日报》:“市场换技术”是我们对外开放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这个战略实施了很多年,如何评估这个战略的实施效果?

隆国强:市场换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允许外商在中国投资进行内销,来换取对我们转让技术。

综合来看,带来的技术是制造上的,而不是研发上的。比如汽车工业通过合资,中国企业引进了先进设备可以造出汽车,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造出制造汽车的设备,这完全是两回事。

以市场换技术,最突出的就是换来了制造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很多的人才。但在有些领域,市场换技术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第一财经日报》:“市场换技术”的口号现在似乎提得少了,是什么情况?

隆国强:这个战略慢慢淡化了,但并没有宣告结束。我觉得新形势下更确切的提法应该是“以开放促创新”。换来技术并不意味着换来了自主创新能力。初期,我们的技术与装备水平与国外差距很大,就是拿过来用。现在目标变了,更强调的是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仅换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发展的要求。

《第一财经日报》:有没有对这个战略实施成果的评估?比如我们的市场出让了多少,技术获得或提高了多少。

隆国强:我觉得很难。直接引进了多少新的设备和技术,这很好评估,难的是间接效应的评估。比如汽车工业,如果没有合资,我们的汽车产业仍然会很落后,现在很多人说合资企业并没有形成创新能力,但是,正是因为在开放的基础上,才有奇瑞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汽车企业。因此,应该从产业的角度看,而不能仅限于单个企业看这个问题。

5 行业案例:开放条件下的电子工业

《第一财经日报》:我们可以就一些产业多谈一谈。比如电视机,改革开放前可以自主生产电视机,但是开放后引进生产线,很多自主的东西没有了。

隆国强:我们原来的确是有一个庞大的电子工业体系,但是传统的电视工业在改革开放后基本垮掉了。

问题在哪呢?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是压制消费,重生产轻生活,消费的产品环节非常薄弱。改革开放以后,适应“排浪式”消费的特点,全国各地都是引进设备搞生产线,很少合资,一开始搞的人就会赚很多钱,等市场的扩张速度基本稳定下来,产能不断增加的结果就是产能过剩,继而开始淘汰与整合,最后就剩几家大企业了。为什么引进的电视机产业可以将原来的电视机产业打垮呢?这正说明了原来在高度保护下的电视机产业竞争力弱小。

《第一财经日报》:这样的市场格局是我们当初开放所要追求的吗?

隆国强:电子工业是需要细致分析的。当时开放这个行业是为了获取先进技术,现在IT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产业,并且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的IT产业成为全球IT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产业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开放之前国有电子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变成了多种所有制企业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的新格局,而且外资企业占了相当高的比重。很多当年的国内企业在竞争中失败了,当然也有一些新的国内企业在竞争中成长起来,比如华为、中兴。改革开放到现在已有30年,但历史不会终结,会继续往下演变。现在来看,电子工业确实诞生了一批很好的企业,但顶端的东西我们尚没有。比如IT产业的芯片制造我们没有,高附加价值的IT零部件我们也不多。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点击浏览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都市风汽车网)立场无关!)

车行推荐更多>>
东莞汽车网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 2001-2011 都市风汽车网版权所有 东莞汽车网-网络第一媒体门户网站,关注东莞汽车行业动态!
经销商QQ群:35797966 东莞汽车团购QQ群:35909801 常年法律顾问:王树江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粤ICP备09221017-1号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莞太路石鼓路段盛嘉汽车城B10号  电话/传真:0769-23125310  E-mail:19917538#qq.com(把#替换为@)  合作QQ:①19917538  

东莞网络警察网上报警不良信息举报工信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