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经报道
在铁矿石涨价背景下,业界流传着“汽车厂商早已经远离暴利时代”,“汽车降价,一去不返”的说法。而最近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则显示,2007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增长65%。2007年前11个月汽车业利润就高达1309亿元,远高于39个工业行业的588亿元的效益平均值。那么,汽车行业利润到底是高还是低呢?
本刊实习生 刘强/文 晓冉/绘
2008年2月,国际铁矿石涨价震惊业界。连锁反应之下,国内钢铁企业率先涨价。在这一背景下,业界流传着“汽车厂商早已经远离暴利时代,汽车成为唯一大宗降价产品的时代即将一去不返”的说法。而最近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则显示,2007年前11个月汽车行业利润就高达1309亿元,远高于39个工业行业的588亿元的效益平均值。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07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增长65%,利润总额更是创下5年来的新高,仅16家重点企业的利润就达到610亿元。
一方面是部分业界人士所称的“远离暴利时代”、“降价空间已近底端”,另一方面是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所显示的高额利润。汽车行业利润情况到底如何?就此问题我们采访了一些业内专家和汽车企业界人士。
行业专家:
利润已基本达到平均水平
“我们早在好几年前就已经提出中国汽车行业告别了暴利时代,已经基本达到工业平均利润水平。”当我们就此问题采访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赵英时,赵所长似乎有些生气。关于引言中的矛盾现象,赵所长认为钢矿石等原材料涨价对汽车工业确实是有负面影响的,但汽车行业属于高附加值行业,消耗和吸收成本压力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汽车厂商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推出新车和企业内部挖潜等方式消化一部分成本压力。因此,仍然能够取得不错的效益。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也表示中国汽车行业利润已经处于比较正常的水平,如果继续降价的话,可能会不利于行业发展。徐主任指出,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利润率大概在6%左右,这一利润率比西方发达国家要高一些。考虑到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汽车行业利润率比发达国家高也是正常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因而总体行业平均利润都比较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高利润率可以更好地吸引外资。
另外,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沈进军也认为国内汽车行业的利润并不是很高,“基本还算合理,汽车业已经不能说是暴利行业了。”
企业:
不同类型车的利润水平不同
长城汽车副总经理董明认为,不同档次的车所处的“行业时代”是不同的。“我们可以说低端车目前已经处于微利时代,而高端车却仍然是卖一辆车赚一辆车的钱。”董总指出,这其中关键是附加值的问题,高端车技术水平高,有较高的技术附加值和品牌附加值,相对于低端车利润空间就更大一些。
福田汽车配件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也表示,目前至少国产车已经不再是暴利行业。因为国产车的附加值比较低,随着国家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在国内同样的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条件下,国产车的优势越来越小,利润已经处于比较低的状态。
利润高低并不能决定价格
关于“汽车降价时代即将一去不返”这种说法,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沈进军表示,价格的决定性因素是供求关系,而不是利润或其他的因素。“不管中外,全世界汽车行业的价格都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价格问题,不是生产商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消费者说了算。”沈秘书长指出,目前国内汽车行业的降价空间肯定是有的,更何况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不管有没有利润,该降还是得降。
企业方面,长城汽车副总经理董明表示,汽车企业的运转是一个滚动式发展的过程,产品降价旨在用销售推动品牌的发展,并不是由利润情况决定的。“就拿A00系列汽车来说,其利润并不高但销量很大,其实就是在用市场销量来支撑品牌发展。”
企业、专家谈车企如何提高利润
面对节节升高的成本压力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该如何提高利润?我们请企业和专家来为您支招。
提高技术水平
长城汽车副总经理 董明
汽车行业在工业行业中属于高技术行业,其利润的最大源泉就在于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品牌附加值。如果单纯依靠压低成本的方式来提高利润水平,企业是很被动的。而依靠提价来提高利润,在目前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也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提高汽车企业利润的治本之法在于提高技术水平,加大技术创新和开发力度。“技术上的高投入只会增加消费者的青睐程度,消费者并不会因为价格差异而放弃高品位的享受。”
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赵英
汽车企业可以通过内部严格的内控措施,合理的生产流程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从而内化部分成本,提高利润水平。
目前国内企业在生产管理上的水分仍然很大。并不像很多国外企业,比如日本企业,在生产管理上可以说是“拧干了最后一滴水”。我国企业生产管理的效率较低,对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也较低。如果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消化成本的能力将有所提高,利润水平自然也会相应提高。
扩大规模优势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 徐长明
汽车产业存在规模经济,生产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单车制造成本才能达到最低。所以要提高利润,企业必须扩大规模优势,达到成本最低的临界点。
要有足够大的量,量大了就能带来一系列包括零部件、物流等成本的下降。而规模优势在成本上涨的背景下将更为突出。规模较大的企业往往可以通过海量采购形成对钢材供应商和零配件供应商较强的议价能力,在议价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实习生刘强采写)
下一篇:中国制造不是外国人在中国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