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将对总重大于3.5吨的柴油车、天然气汽车及液化石油气汽车正式实施第三阶段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达不到第三阶段标准的新车一律不得销售、注册登记和投入使用。而该7月1日的“大限”,已经是比环保局宣布的实施时间缓行了1年:国家给予按第二阶段标准生产的机动车产品一年的过渡期进行销售和注册登记,以应对新标准。
目前随着实施最后期限的来临,各方面都准备好了吗?而目前从一系列迹象表明,7月1日起全国实施国III可能会再次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系列暗藏的潜规则运行!
惊讶:部分轻卡经销商无动于衷?
离国III的实施大限只有半个多月了。市场上经销商的准备似乎出现了两种迥异的表现:
一类是积极备战。早在一两个月前就已经将库存产品切换成了国III系列,而且对目前仅存的国II产品比较心急如焚,并且开始了甩卖行动。记者电访了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供货状态的答复是江铃、庆铃、跃进等公司的产品都有现货供应。
还有一类经销商的准备却是异常的平静。问及有无国III产品的现货时,答复都是没有,需要预订,预订的周期从1个月到3个月不等。这些准备不足的经销商多为代理中低价位的品牌,甚至部分高调在各大媒体中做了全面达标国III的品牌也无法供货!当记者佯装顾客,咨询马上要实施国III了怎么你们还没有国III的产品呢?万一我买了你们的车不能上牌怎么办?经销商却给出超乎平静的答复:这个我们厂家已经告诉经销商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你应该相信我们的实力。这可给了我们一头雾水,显然这些经销商手上的国II库存是不可能在二十天内消化完的,难道这些经销商或背后厂商有超然的能力在二十天内迅速切换和达标?
担心:“卯吃寅粮”能撑多久?
中国的汽车排放政策已经到了第三阶段了,既然前面已经实施了两个阶段的提升,则无论是经销商还是厂家应该有一些经验可循了!
如果厂家尚不能如期提供符合国III排放的产品,一般的做法是将国II的产品提前在7月1日前上牌,大量囤积以供后续月份出售。这种做法被业界称之为“卯吃寅粮”。严格地说这种做法并不违法,但实际上却违背了法规实施的初衷。而且这种“卯吃寅粮”能撑多久?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上好牌的国II车辆再次销售,毕竟是二手车,能否顺利销售出去以及是否需要较大幅度的折价这都是在我国二手车市场不成熟状态下面临的问题。当然这种“卯吃寅粮”的做法也是部分厂商的无奈之举,只能作为权宜之计。
质疑:“偷梁换柱”能否杜绝?
如果“卯吃寅粮”只是一种打政策擦边球的做法,则 “偷梁换柱”就完全是一种违法行为了!国III轻卡实施中所谓的“偷梁换柱”术,业内人士称“套牌”,简单说来就是用未达标车辆冒充达标车型进行销售。正因为在过去的国II的实施过程中使用这一不法操作手段的厂商尝到了甜头,国III实施过程中他们极有可能故伎重演。事实上,在广州、深圳、上海已经出现了假国III产品,有些品牌甚至猖狂到了与顾客私下签订秘密协议以规避与顾客的官司:我是国II的产品,但我保证你上牌,你也别追究我是不是真正的国II,买国 III的产品要贵好几千甚至上万呢!
实施“偷梁换柱”最常见的手法就是先申报一批符合国III的产品公告,也就有了国III产品的“身份证”,关键是有的企业的这张“身份证”就来得艰难,要源源不断提供与“身份证”一模一样的产品(这叫生产一致性)有可能达不到,或者需要非常高昂的成本来实现,于是就用未达标的产品贴上国III的型号,冒充国III产品就在市场上销售了。这类产品往往漏洞百出:明明是标的增压发动机,却找不到增压器,或者增压器就只有一外壳;明明是标的高燃油轨发动机,轨道都无影无踪。其实不用记者自习阐述,“偷梁换柱”已经成为轻卡厂商应对国III排放的潜规则。这种做法不法厂商自然是始作俑者,然而,生产一致性的审核不严,车管所的检查不力,甚至出现经销商与上牌人员的串通是导致这种“偷梁换柱”屡禁不止,甚至有扩大趋势的外部促进因素。
新的排放标准马上就要实施了,这种“偷梁换柱”术能杜绝吗?
上述我们惊讶的、担心的和质疑的应对国III排放的潜规则并不是有偏好要揭行业的伤疤,而只是想国家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以及产业政策可谓用心良苦,而一旦实施走样却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不仅促进不了环保,还会导致企业竞争环境的重度污染,这才是我们要想办法从各方面提高国III实施的执行力度的深刻根源。(作者:刘经贤) (本文来源:网易汽车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