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布伦特原油、CIMEX……这些专业术语听得我有点晕,谁能告诉我,到底国家油价是谁来定的?为什么会这么高?”北京车主廖波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何方推手制造“油疯”
此外有观点称,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利用自身货币与石油价格挂钩的优势,大幅度促使美元贬值,从而造成石油价格飞涨,让全世界为其经济危机买单。董秀成对此说法表示赞同。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攀升至20多年来的最高位。6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并对多个领域实施巨额燃油补贴。
高油价推高通胀压力
观点:今年我国CPI连续增长,与油价高涨不无关系
董秀成的上班地点在昌平,他每天都是开车上下班,但目前高企的油价也让他感到了压力:“加一箱油现在要400元,一个月油钱超过2000元,这个价格的确有点贵。”
据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字,今年1月至5月,我国净进口原油7502万吨,同比增长14%;成品油净进口1086万吨,同比增长30.7%。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据有关方面估计,每桶石油价格上涨10美元,就会使通货膨胀上升0.5%,使经济增长降低0.25%。2008年5月,我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7.7%,且此前连续数月上涨超过8%,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这与油价的高涨不无关系。
巨额补贴只是短期见效手段
观点:补贴不仅为政府财政造成负担,从长期来看反而加剧了石油资源的紧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说,在此次提高油电价格之前,我国一直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平抑能源价格,“结果是越补贴价格越高——中国一进行财政补贴,国际上就以此为题炒高能源价格。以此次提价为例,我国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千元后,国际油价应声而落。而随后我国又公布了财政补贴198亿元的消息,国际油价马上就又上去了。如果财政不补贴,以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油价会上升到一定水平,国人对能源的不合理消耗会受到限制,需求量下跌了,价格自然也就稳定了。”
刘福垣指出,过去由国家对石油限价、补贴方式的市场化改革虽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过度补贴对市场是一个错误信号,一方面,国际炒家借机抬高油价;另一方面,补贴出租车虽然让收入受油价影响的出租车司机获益,但也同时让乘坐出租车的人群获益,“财政收入是纳税人的钱,而纳税人中只有少数人有能力坐出租车,财政补贴不该补给乘出租车的人。应重点补贴城市公共交通。”
刘福垣认为,今后政府的能源补贴应该就补给一种人——社会保障对象,这样才能体现社会公平。
董秀成也认为,政府补贴实际上补给了国际油商,由于我国成为全球石油价格洼地,全球的商人都设法从中国买油,结果导致国内资源进一步紧张。
燃油补贴应圈定主要对象
观点:除了社会保障对象,所有社会成员都该适应高油价
6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并对多个领域实施巨额燃油补贴。“现在提价已经有点晚了,三年前就该提了,如果早点提价,现在国内市场油价不会这么高。”提起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油气提价方案,刘福垣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刘福垣认为,今后国内油价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任何产业都得赚钱,油价应该顺应市场,政府不能简单通过补贴来干预市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为对生产环节的补贴早晚要计入成本,成本升高后,价格还是会上去。短期的缓解过后,价格继续上扬,补贴岂不白补了?今后改革的方向应该是理顺价格形成机制——不仅是油价形成机制,而是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
他同时指出,除了社会保障对象,所有社会成员都该适应更高的油价。“你不是社会保障对象,政府为什么要补贴你?能源价格贵了,你就该多花钱。多花钱的下一个周期,人们的工资也会上来,因为工资是消费品的必要表现,吃、穿、住、行价格的上升,自然带动工资的上升。市场经济国家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都伴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即物价和工资水平并驾齐驱不断增长。国家经济不断进步,消费水平却在低位徘徊,这并不是健康的市场经济。”
政府应把定价权还给市场
刘福垣指出,货币、能源、粮食——这三样涉及到几乎任何生产领域成本的要害商品,目前仍是由政府定价。“这种价格不是市场价格,而是计划价格。这样的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今后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政府不要定价,只有把定价权还给市场,才能真正体现市场经济精神。”
如果定价权完全放开,万一出现经济的大起大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