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内车市已进入“收官”阶段。总体看,同去年比大幅度增长的局面与业内预测完全相符。然而,展望2008年的国内车市,却有很多不确定的变数。在这些变数的影响下,国内汽车产业、车市将向何处去值得我们思考。
从宏观经济政策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明年国家要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是汽车业内各方人士最为关注的。宏观调控和银根紧缩肯定会对公款购车、贷款购车以及经销商的资金运转等产生一定的抑制影响,这难免让人联想起2004年国内车市产生的拐点。不过记者认为,与2004年汽车业内部因素不同的是,这两年,国内汽车厂家和经销商吃一堑,长一智,绝大多数厂家已经放弃了过去那种玩命向经销商手中压货、追求批发销量的做法,营销渠道的建设、资金的运转相对越来越健康。在这种前提下,如果厂家充分考虑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2008年制定比较理性的产销目标,国内车市出现大幅度的下滑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与欧美、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同,目前在国内车市,贷款买车远未达到主流比例,老百姓购车多数是拿着现金去。这意味着最“走量”的中低档轿车产品受银根紧缩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一些厂家纷纷利用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推出诱惑力极大的零利率车贷,与银行经营的车贷比形成了差异化服务的竞争优势。
从国际油价的走势分析,燃油消费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养车支出最重要的部分。由于主管部门对油价谨慎的调控,在国内油价未完全与国际油价接轨、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未完成的前提下,高油价对车市快速增长造成的阻力仍不会完全显现。
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高油价背景下,我们对未来5年到10年的汽车能源战略究竟应当做出怎样的抉择。一直以来,业界专家和厂家呼吁政府加大对柴油乘用车支持力度的呼声不断。与之相对应的是,乙醇汽油也在中国很多城市进行试点推广,同时,还有这两年才逐步兴起生物柴油炼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未取得重大突破之前,汽车能源的抉择是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不可轻视,更付不起走弯路的代价。从国际、国内的粮价走势分析,虽然有关部门已经禁用玉米等粮食加工乙醇,但是加工乙醇的其他作物要不要占用耕地等仍然值得忧虑。中国是人口大国,耕地面积又非常有限,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动态分析,从“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分析,我们有必要慎重考虑乙醇汽油的试点面究竟要铺多大?其引发的连锁负面反应伴随着中国汽车社会的膨胀究竟会有多大?
况且未来,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压力,那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在这方面,欧洲汽车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乘用车柴油化是很好的选择。当前,亟待出台专门的乘用车柴油标准,促使中石油、中石化在柴油炼制技术方面加大投入,降低柴油中的硫含量,使我国近期的汽车能源走向鲜明化,从而利于企业在产品层面进行转型。
2008年,中国车市总体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的激烈竞争也为自主品牌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从大干快上到稳扎稳打,从注重市场占有率到注重利润,从注重新车型到注重整体品牌形象的提升,自主品牌的发展战略需要阶段性调整。这是巨大的机遇,更是艰巨的挑战。
上一篇:谁比谁郁闷别把礼貌当成别人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