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众多汽车厂商沉浸在一种“大跃进”式的狂热之中。2007年车市全线飘红,很多厂商雄心勃勃地立下了25%以上的增长目标。然而2008年的形势却发生了惊天逆转。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车商纷纷出局,也就成了必然。
车商出局,似乎也可以解读为车市调整期的到来。2000年以来,国内车市经历了一轮“大牛市”,一大批目光敏锐的投资者纷纷涌入。汽车销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列入暴利行业。2008年以后,4S店将从暴利排行榜上消失。从这一角度看,中国车市迎来了第一次阶段性调整。
当然,这样的时候,有人退出,也有人进入。长期看,中国汽车占有率远未饱和,未来的增长空间还很大。这就成为一些多头的强大动力。一些嗅觉敏锐的车商,看到调整期到来,选择逃顶,观望一段时间之后再决定是否进入。也有一些深套者,继续在车市中坚持,希望形势出现转机。
浙江现代集团果断地转让四通大部分股份,给杭州车市留下了诸多悬念。对此,该集团董事长章鹏飞的回答是,这是他们公司的收缩策略。对于汽车行业,章鹏飞仍然长期看好。他说:“对于资金雄厚的企业来说,目前的市场状况,正是入市的好时机。这就像股票的高低谷,你不可能在高点入场,一定是逢低点吸入。目前正是车市的低点,如果之前的一番搏杀中,没有被套牢,那么此时入场,便会有所收获。”不过,他认为明年上半年将会是一个更好的时机。 车市正在“跌”,但还没“跌”到底。
章鹏飞的这一观点,代表了一部分车商的心声。经过多年的飞速发展之后,汽车销售业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这就像股市,暴涨之后会伴随一段时间的调整。如果没有被深套,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局,等待下一次进场的机会,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08年,中国的经济是困难的,中国的车市也是困难的。不过有涨就会有跌,潮起就会潮落,这样的市场才算正常。汽车销售进入微利,必须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必须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获取客户,车市同样面临转型升级的考验,这是车市坚守者的必修功课。弱者出局,强者留下,对车市的健康发展而言这未必不是一个好结局。
面对加速洗牌的经销商,如何避免不慎的消费行为,留下棘手的遗留问题,这也是消费者需要面对的。
记者观察
蒋敏华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