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车牌 | 违章查询 | 年审代办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东莞汽车网 >> 汽车评论 >> 浏览文章

汽车召回不是作秀产品缺陷底线不可触及

来源:都市风新闻网 作者:都市风新闻网 日期:2009年05月13日 字体大小:【

“难以想象,130余万辆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行驶在路上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好在,它们都已经被召回了。”近日,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了解到,截至2007年11月,也就是汽车召回制度实施3年来,国内已累计召回缺陷汽车130万余辆,涉及45家国内外企业的107种车型,召回次数达103次。其中,2007年召回缺陷汽车23次,共计58万余辆,涉及18个企业的25种车型。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召回部负责人王琰认为,汽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产品,涉及上万个零部件,而这些零部件又是由成百上千个配套厂生产的,而且汽车的使用环境千差万别。

尽管各大汽车制造厂有着非常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但是,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还是难免出现一些妨碍安全的问题。“我们必须意识到,少量汽车出现一点安全缺陷是难以避免的,一般与汽车制造水平、产品质量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只要厂家在发现缺陷后采取得当的措施积极进行召回,就能很好地消除缺陷。”

“汽车召回并不是什么可耻的,而是企业诚信的一个体现,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这个观念一定要改变。”王琰反复强调,“召回是正常的,不召回才是不正常的。汽车召回在我国仅仅是刚刚起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作为政府监管部门,今后要加大缺陷调查力度,推动缺陷产品召回工作的发展。”

“召回秀”是一种误读

近年来,随着召回的次数及企业越来越多,不少媒体和消费者把企业的主动召回看成一场形象“秀”。其中有媒体评论说:“自2004年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来,国内不少厂商的高调召回,似乎更是一场秀,把召回当成了一种营销手段,通过召回获得消费者的高度认同,借此宣扬自己的企业,提高美誉度。”还有媒体认为:“召回原因在于去年在华投资的整车公司面临更大的降价压力渴望在华急速扩张市场、推出新车速度过快、忽略质量生产所致。而一些企业在汽车召回上作起了文章,甚至有作秀之嫌。”

汽车召回到底是不是一种作秀?低成本的汽车召回到底跟安全有没有关系?

“召回成本跟风险并没有直接关系。”王琰告诉记者,“召回秀”的认知不仅是错误的,更是危险的。“比如长安铃木奥拓召回只是因为螺丝松了,听起来似乎无关紧要,但在极端情况下却有可能引起爆炸。再比如北京现代的召回更简单,只因为部分伊兰特和索纳塔的点火开关内部零件尺寸不符,可能导致启动时点火开关非正常工作,启动电机可能烧毁……”

据悉,汽车召回是指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要求的程序,由缺陷汽车产品制造商进行的消除其产品可能引起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缺陷的过程。缺陷汽车召回的条件:一是与安全有关;二是普遍存在的同一性缺陷;三是因设计或制造引起的,而不是使用或维护不当引起的。也就是说,没有安全隐患和没有设计缺陷不能成为汽车企业不召回问题车的理由,问题汽车召回的前提是汽车企业承认汽车在制造和设计中存在缺陷。召回对消费者是免费的,具体召回活动由制造商组织完成并承担相应费用。

“事实上,企业完全没有必要通过这种方式作秀。”王琰认为,召回并不是评优,由于消费者和整个社会认知水平的问题,汽车企业在召回时,不仅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且还要承担非常高的费用。“表面上看,换个螺丝或其他零件的成本似乎很低,但实际上,企业背后的功课还很多。”据了解,按照国际同比价格估算,平均每辆车的召回成本至少在人民币1万元左右。

在日前举办的“汽车召回制度实施三周年暨产品召回制度研讨会”上,记者获悉,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对最近一次召回成本的估算高达3.3亿元人民币,该次召回涉及车辆约53万辆,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一次召回。广州本田企业代表邓昕表示,通过已实施的几次召回,广州本田认识到,召回成本是研究与开发、设计与制造阶段失误所产生的代价。召回一方面可以完善产品的设计、制造,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可能产生的交通事故的赔偿费用。“实践证明,无论是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是从成本分析来说,召回是处理缺陷的最好方式。”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都市风汽车网)立场无关!)

车行推荐更多>>
东莞汽车网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 2001-2011 都市风汽车网版权所有 东莞汽车网-网络第一媒体门户网站,关注东莞汽车行业动态!
经销商QQ群:35797966 东莞汽车团购QQ群:35909801 常年法律顾问:王树江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粤ICP备09221017-1号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莞太路石鼓路段盛嘉汽车城B10号  电话/传真:0769-23125310  E-mail:19917538#qq.com(把#替换为@)  合作QQ:①19917538  

东莞网络警察网上报警不良信息举报工信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