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现在“十七大”召开期间最热门的话题,“十七大”报告把民生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这无疑将给中小城镇和农村居民带来巨大的实惠,对于汽车这样与百姓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的行业来说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不过,开拓小城镇汽车市场并非一帆风顺。虽然国家关于城镇化政策的鼓励以及一级市场的饱和都使汽车厂商开始重视这块市场,但真正做得好的企业并不多,业内也有不少人担心,车企开拓小城镇市场会不会只是“得势不得利”,“看上去很美”而已。
实际上,如果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出发,换个视角来看小城镇市场,会发现这个市场大有可为。
和北京、广州等一级市场相比,小城镇市场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竞争不充分,由此引发出以下两点独特现象:
第一,车价比一级市场高出数千元到万元以上,并且非常坚挺。现在汽车市场降价似乎是常态,但其实这只是一级和比较发达的二级市场的主旋律。在不少小城镇,由于经销商少,汽车品牌也少,因此价格较高。一位重庆垫江附近小镇的消费者透露,当地10万元以上的车一般比北京或广东贵1万元左右,而且经常没有现货。更“离奇”的是,遇到“五一”、“十一”或春节等销售旺季,一级市场往往价格战打得最热闹的时候,有些小城镇的品牌店还有涨价的行为。
在现在网络技术发达,信息很容易获取的时代,实际上不少小城镇消费者明白这一点,于是他们愿意到省城或者更远的大城市买车。然而,现在很多厂商限制跨区域销售,违规的经销商一旦被发现,可能会受到罚款或者某款热门车型代理权受限等惩罚,因此相当一部分小城镇消费者只好忍受高价在当地买车。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方面可以证明在小城镇卖车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样无利可图,甚至利润还可能颇为丰厚,另一方面,也提示厂商,如果能够大力开拓小城镇市场,给予合理的价格,对这些消费者的吸引力远比对价格战司空见惯的大城市消费者要大得多。
第二,小城镇消费者购车时更换品牌的可能性很大,给予品牌较弱的厂商很多市场机会。这不能仅仅归咎于小城镇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差,实际上,很多时候消费者也是迫于无奈,例如消费者经常碰到想买的品牌只有1到2家经销店,但价格或者服务都不尽如人意,结果一怒之下转而在表现较好的商家买其他品牌的车。
现在小城镇消费者一样很在意服务,但商家的服务意识却相差很远,归根到底还是不充分竞争造成的“皇帝女儿不愁嫁”心理。一个从南昌到浙江做生意的朋友感慨,“同一个牌子,在浙江的4S店,如果在中午吃饭的时间到了,还会提供免费的自助餐,但在南昌,连杯水都没有,还爱理不理的。”另一位四川绵阳的消费者认为当地4S店的销售员服务态度很差,“看看人家国美、苏宁,导购敢这么说话早卷铺盖回家了。”
这些消费者的呼声值得重视。如果厂商在开拓小城镇市场时,狠抓服务环节,会从竞争对手处争取到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品牌较弱的厂商,可以用良好的服务弥补品牌的差距,赢得“局部战场”的胜利。
此外,厂商可以根据当地特点引导经销商,更好地开拓市场。例如有些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意识不到位,消费者买车之后上牌、缴税等一系列的手续繁杂,耗时长达一天,如果厂商能够把一级城市流行的经销商代办方式推广到二、三级城市,也能吸引一部分消费者。
总之,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竞争不充分的小城镇市场已经成为“价值洼地”,厂商如果能早一步充分挖掘这一市场的潜力,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