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前规模达120万平方米、总投资逾29亿元的临港基地建成投产,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初步完成了按产品平台构建的生产布局。尽管临港基地将缓解上汽自主品牌的生产压力,并实现名爵品牌部分产品的共线生产。然而,在业内看来,在自主品牌的投入高峰期,上汽已逐步感受到荣威和名爵两线作战的压力,产品定位的难题虽然已经解决,但单薄的产品线与营销的无力,仍是上汽自主项目的短板。
“名爵1.8T自动挡已经上市,但样车还没到,我们目前处于无车可卖的状态。”一家名爵经销商告诉记者,“7系1.8L已经停产,而名爵3 SW在9月份的库存也销售一空,新订的车还没到,除了展厅内的几辆样车外,实际上名爵的车型已出现了断档”。
自去年年底上汽收购南汽后,本以为财力雄厚的上汽能带来产品与营销的转变,但在“整合期”过后,名爵经销商的信心也开始出现动摇。
上汽方面表示,上汽正处于自主品牌的过渡期,在这一阶段,名爵与荣威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然而,在名爵经销商为新车型进展缓慢、产量严重担忧的时候,名爵的经销商却开始放量,车型也日渐丰富起来。
“都说是同步发展,但荣威不仅宣传力度要大,车型也比较丰富,供应量也能满足,这对名爵经销商而言,不平衡的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一位业内人士说。
荣威作为上汽一手培养起来的自主品牌,在经历短暂的增长后,也开始感受到销售压力。
荣威550自上市以来,销量一度上升,并在8月份取得了单月销量2546辆的业绩,但在4S店外,记者却看到了不少荣威550的现车。“都是客户预订好,还没有提走的现车。”一位经销商解释说。然而,记者看到店内荣威550的销售记录上,该店预订的客户只有几十人,并非像想象中的火爆,至于另有货源紧缺的说法也无法考证。
事实上,在荣威550上市前,单靠荣威750销售的荣威经销商并不好过。目前,荣威在全国共有各级经销商90家,这也与荣威的销售相匹配,但是,与竞争对手比,荣威的渠道布局还存在隐忧。短时间内,既要保持市场强势存在,又要保证有真正的市场收获,渠道的难处是现实的。
商报记者 蓝朝晖
(本文来源:北京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