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我想尽快用车,买车时就一下子交了全款,结果等了一个多月才提到车,而且提车时还被告知必须加装价值6000元的装饰品。”近日,读者郭先生来电向记者反映自己的遭遇,他一分不少地拿钱去买车,没想到车商却以车源紧张为由开出这样的“附加条件”,“这跟抢钱有什么区别呢?”郭先生对车商的这种做法表示不满。
尽管车市降价声早已不绝于耳,然而就在一片降价声中,车市依然不乏个别车型“奇货可居”的现象。消费者想尽快提到这些现车,就必须接受车商开出的“全款订车”、“提车收加急费”或“必须购买装饰品”等附加条件。车商如何会开出如此苛刻的提车条件?难道真的是因为现车紧俏、供需紧张吗?
[热销车开出“霸王”条款]
交了全款提不到现车,额外加价才给车……虽然国内车市早已进入买方市场,各品牌车型之间竞争业已白热化,但车市中仍不乏这样的“怪象”:一些热销新车“仰仗”着消费者对其的热捧,不惜借机提高身价,开出各式各样的附加条件。
现象一:交全款订车
“现在各个车型都没有现车,交1万元订金先订车,三四个月左右才能提到现车。”某公司销售人员明确告知打算购车的李女士,“现车非常紧张,很多人在排队等着提车。”但该销售人员又补充说:“如果你能付全款,提车时间可以适当往前安排。”为尽早提车,李女士只好一次性付了全款,然而其提车的时间并未提前。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交全款订车已成为不少紧俏车型较为普遍的一种做法。“只交部分订金的消费者,等一段时间提不到车就会选择退订,而交了全款的消费者大都是真正想要这车的,一般不会轻易退车。”一车商私下告诉记者,订金数额提高,消费者下订单时会相对谨慎,成交率也会提高。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车商建议消费者全款订车的目的主要是怕客户流失,同时提前收取购车者的车款也可以增加车商的资金流,减少销售风险。
现象二:提车收“加急费”
“我苦等了3个月才提到车,可有些比我迟下单的客户却早就提到了车。”车主王先生向本报反映,称其在购买某款车时遭遇了“不平等待遇”。记者调查后发现,消费者提车时间的早晚跟愿不愿意支付“加急费”有很大关系。
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暗访时发现,近段时间车市中几款紧俏的新车型纷纷开出了交“加急费”的条件,这些“加急费”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想尽快提车的人多了,只有多交些钱你才能尽早提车。”某公司的销售人员直言不讳地说,“我们不愁车卖不出去,你爱买不买。”
前些年“加价提车”的现象比较普遍。可如今随着车市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车价一降再降,能守住厂家指导价的车型已寥寥无几,个别车型这样的“涨价”行为的确让很多消费者难以理解和接受。
现象三:强收装饰费或兜售保险
“有几款车型已经到店,但是这些车我们店加了一些装饰,所以会收取装饰费用。装饰品诸如倒车雷达、车膜和脚垫、迎宾踏板等,一套下来5000多元。如果不买加了装饰的车,只能预订,可能要再等两三个月才能提车。”
“现在提车的话,需要在店内购买8000元保险……”
那么,车商通过这样的变相加价行为,又能够获得多少额外利润呢?
“保险公司返给车商的回扣一般在保险额的15%以上,也就是说,如果以一辆车8000元的保险费来计算,经销商至少可以从中获得1200元的利润。”一车商向记者透露,现在这已经成为经销商的一贯手段。
“车商之所以热衷于让购车者在店内加装汽车装饰品,就是因为其中的利润空间很可观,很多商品都是对半的利润。”某品牌销售店的工作人员强烈要求记者呼吁一下,“我们都看不下去了,同样的倒车雷达在汽配市场加装只需500元,但在4S店内则需要1000多元,个别4S店的'黑心'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对依靠加装配置等手段提高利润增值点的做法,多数经销商默认属实。一些车商坦称,他们一方面害怕车辆直接加价对自己店面造成负面影响而损失口碑导致信誉下降,另一方面又不安于仅从整车销售中获得稳定的利润点,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催化出“让消费者自己选择加装配置”的变相加价方式。
[车市“怪象”原因分析]
紧俏热销的车型之所以开出种种“霸道”的提车条件,经销商给出的理由大都是“车型太抢手但厂家产能不足,现车供应紧张”。这话乍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物以稀为贵嘛!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原因一:“饥饿营销”屡试不爽
“的确,有些车型没有安排好生产计划而导致供货紧张,但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一些厂家故意炒作,把消费者胃口吊足后又故意控制供应量,造成市场紧缺的假象,然后抬高售价,而消费者又有个'通病',认为市场供应紧张的车型就是好的,越紧张越买,越是涨价越要买,结果就落入了厂家的圈套。”
“目前很多现车的紧张现象不过是厂家的饥饿营销策略而已。”一车商深有感触地说,尽管很多厂家对“饥饿营销”策略依然乐此不疲,但国内车市与前几年相比已大不相同,同一级别车型可选择性太强,如果某款车让消费者长期“饥饿”,那么它必将面临客户流失的后果,最终可能会得不偿失。“事实上,我们就因此吃过大亏。”该车商告诉记者,“车好卖时,虽然接了一堆订单,但因为没法及时交车,最终导致了很多客户流失,热销局面没持续几个月,消费者热度下去后车就不再好卖了,结果只赚了个名义上的热销,实际上却并没有卖多少车。”
原因二:经销商“趁火打劫”
不管是厂家“饥饿营销”抑或真的是产能短时间内跟不上,在某些车型营造的现车紧张的氛围中,车商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新车上市初期,往往会有一些消费者热捧。抓住部分消费者提车急切的心理,一些车商就提出了收“加急费”、搭售装饰品或保险等“霸王条款”,借机赚得更多利润。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为了多赚钱,有些车商手里明明有车,就是故意不卖,营造现车紧张的氛围,以便能变相加价售车。”
尽管汽车厂家一再禁止加价销售或变相加价销售等行为,但面对经销商“趁火打劫”的行为,大多厂家却只是口头上“喊打”。“车商这样的行为正好迎合了厂家的饥饿营销策略。”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厂家与车商这样的“默契”达到了各自的目的,而损害的却是消费者的利益。
原因三:消费者不理性同一级别可供选择的车型众多,而且很多车型为了销售不得不频频降价。那么,为何仍有消费者愿意多花冤枉钱买车呢?
“一些厂家都是提前造势宣传,新车上市时名气已经很大,能尽早开到这样的新车,自己心里感觉很爽。”车主田先生表示,虽然他购车时多交了一万元“加急费”,但能比别人提前开上新车,还是挺自豪的。消费者胡先生则表示:“别人都加价或排队买这车,说明这车好,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挤破头抢着买呢?”
正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田先生”的大量存在让经销商“没事儿偷着乐”:既然有人心甘情愿当冤大头,新车为何不加价呢?
业内人士认为,正是不少消费者盲目跟风购车,才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经销商的“嚣张气焰”。
[支招:以静制动耐心等待]
厂家热衷“加价提车”游戏,但游戏的主角是消费者自己,如果没有了消费者的“配合”,这个游戏也就玩不下去。
从近两年车市的惯例看,新车型的频繁上市,使得很多新车上市不超过3个月就开始降价了。因此,如果不是迫切需要某一款车型,消费者大可耐心等待,这样不仅不用花“冤枉钱”,而且没准还能享受到实惠。
此外,在每款新车上市初期,厂家虽然都要对产品进行不断的实验和改良,但也不能够保证新车在使用中不出现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新车上市不久就被宣布召回的原因所在。所以购买新车前,最好先看一看车辆在真正使用后的表现再做选择,千万不要只图一个“新”。
正所谓“只选对的,不买贵的”。什么车好,并不仅仅是看哪款车卖得最紧俏,还是那句老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