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十届北京车展将正式在北京落下帷幕,如果不出意外,这几天估计又到了各大媒体对北京车展“秋后算账”的时候,我这个人比较厚道,这个时候不想再落井下石,只想说:和以往一样,这仍然是一届很有“中国感觉”的车展,这种“感觉”有好有坏,有爽也有很不爽,但关键是,它已经是中国汽车的一部分。
本土汽车品牌再度成为本届车展的主角,吉利、奇瑞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李书福们”开始更多地用脑袋而不仅仅是用胆量来思考问题,在车展上,更多的人开始对今年吉利、奇瑞带来的新车和企业规划感到真正的震惊;而华晨、上汽、长城、海马虽然一向低调,但或许沉默的家伙才更加可怕,像上汽荣威,我已经没有任何理由不相信它将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品牌,尽管现在,它仍然还很弱小,但它已经表现出了这种欲望。
让人感兴趣的还有中国为数众多的合资汽车企业,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我们已经可以感觉到它们想要挣脱旧有体制的欲望,像上海大众、广州本田,它们都在本届车展上发布了企业自己的自主品牌,我认为它们就像芳龄十八的北京车展,明明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却依然穿着10年前的旧衣裳,它们在这个春天的“春光乍泄”是注定的。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说:这是一个有着无数先进性和优点的民族,也是一个有着无数劣根性和缺点的民族。他对“中国感觉”的这个评价,我个人认为是精辟之极,奇瑞、吉利、海马、上汽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吴下阿蒙”,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当中的“阿蒙”仍然还有很多,它们的2008和2002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区别,曾经混在一起的“吉利”、“奇瑞”同学们已经拍拍屁股起身赶路了,但这些同学仍然还在原地踏步,对于它们,我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逛车展无疑是一个体力活,车展采访则是一个体力加脑力双重冲击的技术活,而且可能还要忍耐饥饿。这么说好像很严重,但正是我在北京车展的深刻体验。
作为一个号称越来越“大”,越来越国际的汽车盛会,本届北京车展实在有些名不副其实。展会的管理服务水平,与国际相差太远,这是我仅有的一点抱怨,相信这也是很多观展人士共同的抱怨。(邓莉)
服务水准有待提高
好不容易走进展馆了,貌似严格的关卡却在某些保安的“关照”下形同虚设。办记者证时北京车展的官方网站上要求颇多,我们还有好几个同事都没申请成功,反倒是到了会场却变得异常轻松,甚至拿着厂家派发的记者证也能混进去。
新展馆确实是不一般的大,不一般的豪华,分为东西两区,但奇怪的是,展馆内很多门都没有开,眼瞅着东馆跟西馆就隔着10米的道,非要绕个10来分钟从另一个门进去,岂不怪哉?
另外,一些跟人们生理需求相关的设施也实在是太少了。尽管是媒体日,参观人数不算太多,但几乎每个洗手间都排起了长龙,谁管你到底急不急呢!
至于餐饮方面的改进,那就不用提了,新展馆地处偏远,基本上就甭想出展馆觅食了,我倒是看到了麦当劳的大黄“M”标识,但在馆内疲于奔波的我实在是没力气再跑到馆外去了,而馆内的快餐也是藏匿于角落之中,要发现还真得需要点眼力。
牢骚发了一堆,其实并不是要站着说话不腰疼地数落北京车展如何不好,而是想从参观者的角度给主办方提供一些改善的方向。毕竟,咱们这可是个大车展,进入全世界前五位的硬件资本都有了,为什么不让服务也做得具有国际水准呢?
(陈鑫欣)
可惜,可期
以往的北京国际车展是在老展馆举行,厂家们常常为抢一个好展位争破头。这次,被期待好多年的新展馆终于被启用了,但是交通、饮食、住宿、停车、组织等配套却成了大问题。可以说这么一句:这届北京车展是有史以来“最有料”的车展,但同时也是有史以来组织得最差的一次车展。
先说交通。通往新国展有且只有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国道,不通地铁,也没有高速直达。按理说,如果有合理的交通管制,比如临时变成单行线,让卡车、货车绕行,情况会好很多,但是没有,平常15分钟的车程,那天早上塞了90分钟才“塞”进去,下午离开时,塞了120分钟才“塞”出来。
再说保安工作做得很不到位,整天下来,至少发生了十几起争执事件,好几次差点打起来。这次车展的保安把最美的微笑、最好的服务留给外国人,对外国人大开方便之门,对国人则是严厉苛责,宁可让所有人在雨中淋雨绕路,也不愿意开辟一些临时通道。类似的事情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虽说是细节小事,但严重影响北京整体的服务形象。更搞笑的是,有些保安临时做起了“生意”——带人进展馆,一人50元,并且还讲“职业道德”,带进去再收钱,带不进去不收钱。正因为这样,原本应该是清净的媒体日,变成一个大集市,到处都是汹涌的人潮,其中不乏小偷、会虫。
不知不觉中,这篇文章里用了好多个“可惜”,这也代表了笔者的心情,这届北京车展原本是正式跻身国际性大车展的大好机会,各大国际汽车巨头的总裁、CEO、全球各大媒体的汽车记者都云集北京,足见对此次车展的重视,但由于有诸多“可惜”,最终酿造了一个更大的“可惜”——北京车展还不算是国际性大车展。(周伟力)
细节决定档次
展场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厂商参展,参展车辆达到890款,其中包括7款全球首发、24款亚洲首发……从以上一系列的数字来看,北京车展的确有资格跻身全球A级车展,与世界国际车展媲美。不过,笔者认为,北京车展要真正步入国际化行列,还需要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国内汽车企业的共同努力。
除了“美人计”外,还有个别参展商利用“声音战术”,一些展台的音乐简直是震耳欲聋。可能是他们忘记了,这是专业性的商业展览,不是菜市场,不是大声吆喝就有人气。这只会对别人造成干扰,让人敬而远之,甚至降低了整个展览的档次,让人觉得“土”。当笔者在一外资汽车品牌展厅中对其高层进行采访时,就被隔壁展台刺耳的音乐打断了好几次。采访结束后,这位高层就跟笔者说:“今年北京车展很好,声音小点更好。”或者组委会应该规定一个标准——展台声音分贝标准,如果超过了该标准的厂家都要受到一定的处罚。
迈向国际化,不仅要看硬件措施,还要看软件达标,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才是根本,除掉一些“土”的作风,让中国的车展档次品位更高。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文静)
上一篇: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凸显三大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