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比较权威的汽车碰撞测试,C-NCAP碰撞试验近年来越来越被汽车业界和市场所关注。安全,作为汽车最敏感的话题,被C-NCAP解构并且量化,现场车辆状况和安全数据同时公之于众。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消费者对C-NCAP的结果反应冷淡,与组织者和车厂、媒体的热衷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看来,C-NCAP在现实中面临被忽视和误解的处境,其对汽车消费的借鉴和引导作用也因此大打折扣。实际上,C-NCAP对中国的汽车消费来说不失为有意义的举措,更是推动我国汽车技术发展的一项壮举。但是,其测试结果究竟对车市有多大作用,其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究竟起到了什么影响还有待考证。
商家重视车主淡然
笔者在不透露身份的情况下,对C-NCAP第四批公布结果的6款车型,逐一走访其4S店,然后又对这些车型的车主进行了采访。这一圈走访下来,笔者感悟良多。最大的感受就是,C-NCAP碰撞结果成为商家销售的工具,而消费者却对此知之甚少或是漠不关心。
在笔者走访的商家中,如果其车型正好在C-NCAP中获得高分,那么商家就会拿此作为招牌大肆宣扬。但如果其车型在C-NCAP中表现不佳,那么商家就对此讳莫如深,面对消费者的询问也是闪烁其词。在商家眼里,C-NCAP俨然已经成为他们的工具,对他们有利的结果,就拿来用,而对他们不利的结果就掩盖起来。
相反,真正应该对自己爱车安全性能关注的消费者,却对C-NCAP的结果表现冷淡。很多消费者认为自己的车没有出事故,就是安全性能良好,而有的消费者认为只要车辆车况良好,行车的安全与否只在于驾驶者的操作,而与车辆本身关系不大。当笔者问到C-NCAP的结果是否会影响到他们日后购置其它车型时,他们大多表示会参考这些数据,但是不会作为选购车辆的主要因素。
商家的精明和消费者的漠然,对于旨在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辆信息,促进企业按照更高的安全标准开发和生产,减少交通事故伤害及损失的C-NCAP来说,实在是一个遗憾。 C-NCAP公正性受质疑
C-NCAP宣称所使用的试验车辆是自己购买的,而不是厂家送来的,以此保证试验的真实性和公正性。C-NCAP之所以受到业界和市场关注,很大程度上也正因为此。就在不久之前C-NCAP宣布其用于采购碰撞样车的开支已经达到1000万元。在人们为此举鼓掌叫好的同时,心中也不禁产生疑问,作为一个中立的、非盈利性的机构,C-NCAP如此之大的开销,其资金从何而来,且在如此巨大的开销面前如何保证其公正性?
一直以来,业界质疑C-NCAP的声音不断,先是有专家提出C-NCAP的测试车型中,有些车型得分较高,但是油耗也很高,这是在“用油耗换安全”,这种评测体系对小排量或是低油耗的车型是不公平的。后来又有人指出C-NCAP的测试车型是“高档车用高配款,低档车用低配款”,认为其评测有意偏袒高档车型。日前传出以后汽车保费将与C-NCAP评级挂钩的传闻,更加使C-NCAP面临商业化的境地。而日趋商业化的中立测评机构能否继续坚持其公正性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前有“中国牙防组”之鉴,C-NCAP会不会成为“中国牙防组第二”的话题,也是眼下业界议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