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这家民营汽车制造商的最高女主管,柏杨第二次告别了吉利。9月底,吉利内部发文称:山东济南项目总指挥柏杨因身体原因离开吉利。
而就在今年2月份和3月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智百年和副院长王德伦相继离开。
从表面上看,多位高管集中辞职,并不会对吉利的业务造成直接的影响,用李书福的话说:“力量在风中回荡”,正是因为有了人才频繁的流动,企业才发展起来。但无可否认,每位高管的离职背后,都有吉利所无法回避的深层次原因。
离职
2002年5月,吉利集团开始从“家族时代”过渡到“经理人时代”,淡化了家族企业的色彩。李书福的三个兄弟完全退出决策层,并在吉利上市前后,开始引入职业经理人。2002年5月底,柏杨和徐刚分别成为吉利集团首席执行官和吉利汽车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柏杨是一位女性,1967年出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系硕士。曾参与并主持沈阳金杯客车制造公司10年规划及改造计划的项目,参与过“华晨金杯”项目的具体操作及中华轿车项目的前期工作。后进入一家外资零部件制造企业,负责企业重组、改造及管理培训方面的工作,使这个以内销为主的企业变成了一家以外销为主的企业。
柏杨曾将与李书福的接触说成是一个机缘巧合,在与李书福的交流中,柏杨感觉到李书福迫切希望吉利早日得到规范化提升的愿望。而对她而言,也希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满怀期待的高管,仅仅在一年以后,就悄然离开了吉利。2006年,吉利济南基地筹建,柏杨再次回到吉利,担任山东济南项目总指挥。柏杨回到吉利的原因不得而知,但知情人士透露,重回吉利之时,正是吉利规模扩张,处于新一轮发展期,柏杨也是再次充满期望回来的。
两年以后的今天,柏杨又走了。知情人士透露,身体原因并非柏杨离开的真正理由。柏杨分管的济南基地从2006年开始筹建,至今没有动静。一种说法是因为吉利基地过多,该基地目前仅通过发改委的审批,尚未通过商务部审批;也有说法称,虽然济南基地定位为既有研发、又同时生产吉利“小劳斯莱斯”,但更多像是一个“形象工程”,这使柏杨难免有大材小用之感。
局限
“吉利是一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特质决定了其用人制度的实用主义,”吉利内部人士透露,这正是吉利用人制度上的局限性,也导致吉利高管相继离职的主要原因。
出于对人才的渴求,李书福曾多次“三顾茅庐”。2001年为了研发自动变速箱,李书福前后花了10个月的时间,请来了天津齿轮厂总工程师徐滨宽。同期又请来了华福林和原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2004年又将原韩国汽车工程学会会长、韩国大宇国际副总裁(图库 论坛)沈奉燮加盟吉利担任副总裁。
但之后,李书福却又总是在授权与集权之间摇摆,此外,吉利一直有“外来人员”和“老人”之分。
外来人员能为吉利带来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但是他们往往在其他的企业已形成了一套文化和自己认为正确的做法。而这似乎不被李书福认同。李书福曾讲过:“从不同环境过来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方法,10个人就有10种方法。也许这10个人都是对的,但是将他们放在一起做的话,那就肯定做不好!在吉利工作,我们就必须按照吉利的一套做法做事,必须要认同我的规则和做法。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否则吉利将会五马分身。”
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一方面吉利汽车高端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多种人才频繁离任。事实上,一直以来吉利从未停止其挖角行动来壮大高管团队和充实人才,但这些汽车界精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柏杨第一次离职后,2003年2月,吉利挖来了原上海大众总经理南阳担任集团副总裁。现在柏杨再次黯然离开,南阳重回上汽集团,徐刚也在不久前悄然淡出。加上智百年、王德伦等相继离开,李书福目前主要高管特别是商务高管还是自己的老班底。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俞凌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