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强留,不如退守自谋出路。1998年和戴姆勒-奔驰的并购一度被经济界作为“不幸婚姻”的经典案例,而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这对曾经的“夫妻”,10年之后在中国又开始寻找着各自美好的未来。
日前,业界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克莱斯勒在中国的合资之路宣告结束。
自克莱斯勒和戴姆勒-奔驰分家后,克莱斯勒一度希望BBDC分拆,克莱斯勒好与北汽建立新合资公司,然而梦想并非都会转化为现实,在中国单独落地的幻想再度破灭。而从某种角度上讲,克莱斯勒的退守或许会换得更多的中国机会。
在中国市场上,克莱斯勒是始终没有找到家的感觉的跨国企业之一。也是从1983年与北汽成立北京吉普起,一直没有形成广泛知名度的外资汽车企业之一。早在去年8月戴-克正式将克莱斯勒出售给美国私募基金Cerberus公司时,克莱斯勒在北京奔驰的地位就已经变成了技术合作。在合资公司中,失去了股权,就等同于没有话语权,而分享到的利润也极为有限。
不过,脱离了BBDC的克莱斯勒应该还算有所补偿,据传戴姆勒-奔驰和北汽方面已经初步同意共同对克莱斯勒进行补偿,涉及内容包括克莱斯勒投入的网络建设费用、超过30亿元的生产线建设、对克莱斯勒品牌的影响以及库存零部件等。德国方面的消息也显示,戴姆勒-奔驰购买了克莱斯勒在合资公司的全部资产。克莱斯勒如果收回在BBDC里国产车的销售权,不仅有了自主权,也能分得更多的利润。
对于资金来说克莱斯勒没损失多少,但关键是下一步克莱斯勒如何筹划在中国寻找下家。独立后的克莱斯勒显然希望尽快在中国重新成家立业,扩大克莱斯勒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目前来看,克莱斯勒合资项目机会很多,去年7月克莱斯勒与奇瑞签署了小型车出口合作协议。1个多月前,克莱斯勒还与长城汽车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利用彼此的经销网络,以及通过交换、购买和其他方式在零部件和技术方面展开合作。但是“脚踏数只船”的克莱斯勒似乎总在等待机会,伺机而动,但最终可能会失去先机。
对克莱斯勒来说,有时总是事与愿违。希望尽快在新合资项目上开花结果,但计划总不能顺利实施。与克莱斯勒的急躁相比,奇瑞的表现则更加沉稳。克莱斯勒在中国本土化战略上的失败,导致其谈判的地位也要大打折扣。
的确,退守的克莱斯勒在中国寻找一个新的合资伙伴为时不晚,但丝毫的迟疑都会让克莱斯勒步菲亚特的后尘。毕竟克莱斯勒还不是烫手的山芋,愿意与之结盟的企业也大有人在,独立后的克莱斯勒或许迎来的是一个新的开始。
(本文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蓝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