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20日,为了测试车辆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影响,北京市实行机动车单双号出行,北京保有的汽车半数停驶了4天。交通拥堵大为缓解,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有人拍手叫好,并由此主张单双号出行“常态化”。
紧接着,9月16日~22日,建设部发起在全国开展“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动,其间22日为“无车日”,包括北京、上海的108个城市承诺参加。
把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能源短缺的责任统统算在了汽车头上,我猜想,9月22日那一天,汽车企业的老总们可能没有了平日的傲气,舆论让他们丢光了面子。原来令他们引为自豪的销售量、占有率,这一天都成了“罪孽”,数目越大,“罪恶”越重。他们则是制造这些“罪孽”的“祸首”。
我们想知道,大家能不能从此不要汽车了?假如没有了汽车,我们的生活是否会更幸福?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不需很高深的想象力,只要看一看今日的朝鲜就行。不久前,记者到朝鲜做过一次旅行。首都平壤是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大街上看不到多少车辆行驶,甚至自行车也不多见。绝大多数人出行采取的都是最环保的方式——步行。在去板门店与金刚山的专用公路上,更是少有汽车通过,空荡荡的马路上,半天也碰不到一辆汽车,真是畅通无比啊!当然不会为找停车位而发愁,路边休息,想怎么停就怎么停,不用担心保安给你贴罚单。空气污染肯定是没有的,能源消耗也很少。我们现在由汽车引起的这些烦恼:拥堵、污染、停车难,以至能源紧缺,统统是没有的。不过,朝鲜人会不会因此而感觉很幸福,就不得而知了。
提出“单双日”分行或者“无车日”,都是出于感觉汽车太多的考虑。今天中国汽车的数量的确不算少,未来的发展前景还不可知,仅凭这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第二大销售市场听起来都够恐怖的。如果再普及得和欧美日本一样,这世界简直难以想象会是什么样子。
有人责怪汽车增长太快是让提倡“轿车进入家庭”给闹的。其实,“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尽管被写入了1994年颁布的国家汽车产业政策,但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出台过任何鼓励措施,倒是各个地方都有许多不同的限制规定,虽屡经呼吁,至今也没有多少改变。那么,为什么在没有鼓励,而有种种限制的情况下,汽车,特别是轿车却能这样高速增长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汽车太好了,没有的人想拥有,而一旦拥有了就不想放弃。
汽车在给人类带来烦恼与痛苦的同时,更多地带来了文明与进步,效率与繁荣,欢乐与幸福,那些怀念“无车日”交通畅通的人,其实内心里都隐藏着要别人别开车,把马路腾出来给他驰骋的自私想法。人类现在其实是离不开汽车了。不管怎么说,由步行到骑自行车,再到开汽车,反映了人类社会进步的轨迹。
我理解,所谓“无车日”也是一种矫枉过正,是愤而言之,极而言之,并非要动真格的,一辆车子都不许有。我们知道,出行占用道路,不仅有交通工具本身的体积问题,还有一个通过速度问题。假设把北京的汽车全都停下来,1600万人都骑上自行车上街,“满城尽带自行车”,那将会是什么样子?更进一步,索性连自行车也不骑了,全都选择步行。以我上班20公里距离为例,单边至少需要4个小时,不仅一天时间全都花在来回走路上,不可能还办什么“公”,就是1600万人每天站在马路上,很多路段一定是前胸贴着后背,真正的要人满为患了。更不要说,这1600万人吃的、喝的、用的东西怎么进来,需要排出的东西怎么运出去。没有了速度,没有了效率,整个城市一定会瘫痪,而不是一个拥堵所能概括得了的。
大家所说的“无车日”,其实只是在很短的某个时段、很少的某些路段禁止或限制部分汽车行驶。正是因为其范围小,时间短,无论有多少困难,多不方便,大家都能忍受,都能克服。如果时间很长,比如一个月,范围很广,比如整个城市,包括所有车辆,我想那时反馈回来的民意可能就大相径庭了。
大家都很赞成官员不开车,不坐车,让他们一年中找一个不太忙的日子,“带头”坐一次公交车上班,像最近媒体上报道的那样,(好像还不包括下班),官员们很愉快,群众见到也很满意。但是若要求他们天天坐公交车上下班,一旦政府机关没有了效率,大家办事找不到人,这台机器瘫痪了,恐怕老百姓自己就先着急起来了。
限制汽车行驶,和限制糖尿病人饮食是一样的道理,一天不许他吃饭,或者一天只让吃几条黄瓜,血糖肯定会降下来。但是因为有了效果,由此就天天不许他吃饭,用不了一个月,这个人可能也完蛋了。
现在,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须臾离开的重要工具,开车也成了一些人的习惯。而且由于有了车,上班远点也不太在乎,城市人可以因车而居住得分散一些,把拥堵和污染也分散开了。如果没有了车子,恐怕北京三环以外的房子就很难卖了,大家是否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上海流行过的一句民谚:“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奥运会期间,无论让人做出什么牺牲,大家都是很乐意的,但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候,奥运会开完了,我们还要接着过日子。“无车日”毕竟和搞运动差不多,应景可以,但不是解决城市病的好办法。无论“无车日”也好,分单双号运行也好,都不能天天实行下去。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保护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和环保问题,除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让人们有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外;完善居住小区的生活配套设施,改善各种社会资源分配状况,让人们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就近出行,也都是不错的主意。当然,提高车子的使用成本,可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对上海市收取高额牌照费限制购买汽车,我觉得也有它的合理之处,就是惟独不赞成不让人们拥有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