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的加价代表车型凯美瑞,如今的售价让你听了都不禁要感叹,降幅5万,是不是会有所感触。而这确实是终端市场存在的价格。且不说现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有如何的激烈,单是从这一款车型的价格的起落来讲,你都得问上句,中国车市的售价到底有谱没谱啊。
确实如此,加价的时候,老百姓买车还得像伺候爷一样的拿着银子等车,花着钱还得看人家是不是有货要卖给你;而降价的时候,同样走势迅猛,让你看不清这车究竟能值多少钱。虽说比不上近日里暴跌的国际金价,一天跌上个6%,让投资者感觉心惊肉跳,却也能够给你跌得心理没底的感受。
每每新车上市,定价往往会成为决定一款车型成败的关键,厂家卖力的分析竞争车型的售价策略,又要考虑到生产成本及与自家不同产品的价格差异,为日后的降价留有足够的空间,也要照顾到避免终端市场的兄弟之争。而后才小心谨慎的做出决定。高了,通常不会被看好,而后便是匆匆救市,降价以缩小与对手的差距;低了,自然是受欢迎,但车子本身的品质则会被质疑。不过,无论是高了还是低了,对于多数车型来说降价都是不变的硬道理。
大众系成为加价车型的新门派
而对于加价的车型却得另当别论,从国内车市加价先行者雅阁开始,饥饿营销逐渐成为一种模式,不断地在热销车型中上演,如CR-V、奥迪Q5、途观、高尔夫6等,从七八万到几千块钱不等的加价费就成为车主提车的门槛,尽管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但这加价费用的多少无疑是让人窝火的事情,毕竟没有法规约束,更没有法律保护到买单人的利益。因此,即便是交了,心里同样不爽。
现在看来,最初要加价七八万才能提到车的车型依旧是逃不过大跌价的命运。再拿雅阁举例,现在的售价动辄跌个2-3万,同样的一款车,当初的香饽饽如今也沦落到跌价救市,这就是市场。那我们不禁要问了,这前后近10万元的差价,对于车型来讲,究竟变化了什么呢,一款二十万左右的车型,价格来回浮动过半,轻而易举的变化个50%,到底还有多少价值可言?而对于厂家来说,这款车究竟有多少利润可挖?
激烈的竞争让中高级车失去加价的资本
改款时厂家通常会拿“增配不增价”说事,但傻子都知道无利不起早的道理,配置增加了,价格不变,而且在销售的过程中又要经历轮番的跌价,那究竟是怎样的变化支撑起利润的呢,这价格的变化真是让人看不懂。
买车时企盼车型的价格大跌,不到心理预期总是不肯出手,而买到了车子,才会更为理性的考虑一下价格浮动的个中道理,不禁又会发觉,这其中猫腻不少。这或许就是多数购车者的心态写照。而现实中,更多的人仍旧会沿袭这样的轨迹成为车主,无奈的做个吃黄连的哑巴,没有话语权,也没有保护机制的庇护,只能在车价波动自如的状态下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说任由加价是种“行政不作为”,那自如降价是不是就能完全归咎到市场操控呢?
车价,也是个伤不起。
上一篇:下半年国内车市向左走向右走
下一篇:全球排名滑落丰田时代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