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车牌 | 违章查询 | 年审代办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今天是:
东莞汽车网 >> 汽车评论 >> 浏览文章

让合资公司回归代工厂本原

来源:新浪汽车 作者:张志勇 日期:2013年08月07日 字体大小:【
    8月2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汽车60周年—中国自主汽车发展论坛暨第四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既然是纪念中国汽车60周年,论坛的主题自然就是中国自主品牌,可惜的是,许多中国的自主品牌都没有60年的奋斗历史。但是所有的自主品牌都对已经经历了30年的汽车合资有着感同身受的铭想。

    在这次的论坛上,原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李刚在论坛上有一段发言很有代表性。李刚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程经历者,从一汽工程师到一汽厂长,从中汽公司总经理到中汽公司董事长,李刚对于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还是很有发言权的。

    李刚在讲话中提到了合资汽车企业的问题。他说:“当前中资的自主企业已经陷入了合资跟外企的重重包围之中,合资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合资的期限之长已经创造了世界汽车史的空前记录,没有另外一个国家能找到”。

    李刚甚至还更加忧虑地表示:“外资来自德日美韩法意、印度、瑞典、台湾八个国家一个地区,已经形成八国联军,跨国22家大小公司,带来170个世界知名品牌”。

    李刚在发言中还特别提到社科院的一份报告中的一组数据。该数据显示,合资企业的利润外方占95%,中方只有5%。

    李刚还提到了一个预测数据:合资企业生产能力,在2015年扩大到1700万台,这个数字要将中资企业逼到墙角。

    李刚还提到了合资公司的合资期限问题:“合资的期限无限延长,从几年到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到五十几年,我这辈子看不到合资什么时候终了。从以上的形势来看相当的严峻,合资企业对我们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因此,李刚提出了对待合资汽车企业的态度:“合资企业既是我们的合作和学习的伙伴,同时又是我们赶超跟竞争的对手”。

    从李刚的发言中,感觉到的是字字危机,句句惊魂。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合资汽车企业的竞争之下,几无还手之力。

    不过,李刚并没有因此就表态说要求终止合资汽车企业的存在,而是更加大度地表示,自主品牌与合资企业,即是合作与学习的伙伴,又是赶超的对手。

    中国的自主品牌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合资汽车企业的发展,因为合资汽车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长期的存在与发展,奠定了中国汽车产业的零配件体系,这同样给一无技术二无人才的自主品牌,从客观上起到了无意识地客观推动。

    然而,也不可否认的是,合资公司的存在,让迅速扩大的中国汽车市场的大部分红利被跨国公司所获得,自主品牌只能无奈地站在市场的中低端慢慢培养自己的实力。

    但是,合资汽车企业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在改革开放之初并不存在,因为当时中国自己的汽车产业底子非常薄弱,汽车企业虽然有红旗、上海、北京吉普等品牌,但是在国家统购统销计划经济的时代,企业几乎很难有品牌意识。特别是在合资企业刚刚启动的初期,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乃至中国自己的汽车企业,都几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与资源投入到了合资汽车企业的发展之中。

    在当时,合资汽车企业的发展就代表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但是,2000年前后,中国开始有一批新兴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萌芽成长,这些汽车企业看准中国汽车市场巨大的发展机会,冲破政策限制,而且在艰难的环境中,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这样一股自主品牌力量的增长,与国家鼓励自主品牌的发展政策几乎不谋而合,随着国家不断鼓励自主品牌的发展,那些拥有合资公司的国有汽车企业,也开始摒弃过去那种以合资公司作为集团全部发展业务的模式,开始合资与自主并重。

    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正像李刚所说的,合资公司与自主品牌虽然同在一个汽车企业集团的屋檐之下,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利益冲突。尽管刚刚开始的时候,自主品牌根本构不成对于合资公司外资品牌市场的冲击,但是假以时日,跨国公司肯定会担心这种局面的发生。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合资公司过去那种非常友好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作为跨国公司而言,合资公司是其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唯一通道,但是跨国公司必然要防止合资的另外一方中国方面,利用合资公司的合作来增强自主品牌的实力。作为自主品牌来说,自然要努力在合资公司中寻求更多有利于发展自主品牌的因素,比如所谓的市场换技术。

    在这样一种既矛盾又合作的合资公司时代,中国自主品牌又应该何以应对呢?

    取消合资公司的存在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各个合资公司的存续期间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政府的政策很难规定一个合资公司终止的时间节点。而且,有些合资公司在续签之后已经将合资公司延续到了二三十年之后。在二三十年之后,自主品牌的发展已经可能不再需要政策方面的庇护,合资公司也许在那个时候也早已经被中外合资双方自动解除。

    既然不能取消合资公司的存在,那么就必须与合资公司和平共处,最好还能够从合资公司那里获得很多的利益。

    技术,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梦寐以求的核心,但是,随着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竞争力的加强,以及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技术能力的加强,寻求获得跨国公司更加核心的技术的难度不断增加。一些自主品牌可能获得某些合资伙伴的技术平台,来发展自己的自主品牌产品,但是另外一些自主品牌连这些平台技术都不能得到。

    自主品牌能够从合资汽车企业获得其实有很多核心技术以外的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人才,比如管理、比如制造等等。

    就以制造为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目前大都已经实现了配套体系的国际化,生产硬件设备的机器化、自动化,甚至设计研发人才的国际化,但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制造过程远没有国际化,这些需要自主品牌更加持久的努力。为什么合资汽车企业生产出来的汽车产品品质就比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生产出来的汽车产品更耐用一些,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制造。这恰恰是自主品牌企业可以利用合资身份向外方学习的。

    而更加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中方总是要争夺合资公司所谓的话语权。其实,中方争夺的应该是知情权、参与权、执行权。因为,合资公司从实质上看,是一个由中外双方共同出资建立的生产外资品牌汽车产品的代工厂。外方出技术,出图纸,中方负责生产,生产程序与工艺则是按照跨国公司的标准与要求,中方按照股比获得红利。

    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中方争夺所谓的话语权也没有用。中方在合资公司所做的应该是如何从合资公司中学习到更多的技术、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的精髓,而不是合资公司市场份额未来有多大的发展。

    在这个基础之上,中方需要将自己在合资公司所有的能够看到、了解到、参与到的各个环节复制到自主品牌的发展之中,让每一个自主品牌的发展除了所谓的核心技术以及品牌名称之外,都成为合资公司的复制品。

    许多人总在说中国自主品牌抄袭、模仿外资品牌的产品,但是整个公司从技术研发、到终端销售各个环节的模仿、抄袭才是最有效果的,而且这种抄袭不违反专利。

    合资公司总有一天会成为过去和历史,自主品牌必将在某一天会独立前行。那么,现在就把自己的角色摆正,让合资公司的运营模式成为自主品牌的临摹范本,将合资公司看做外资品牌的代工厂,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自主品牌的发展上吧。
[责任编辑:sasa]

上一篇:钱瑜:青年汽车造车不应跑偏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都市风汽车网)立场无关!)

车行推荐更多>>
东莞汽车网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 2001-2011 都市风汽车网版权所有 东莞汽车网-网络第一媒体门户网站,关注东莞汽车行业动态!
经销商QQ群:35797966 东莞汽车团购QQ群:35909801 常年法律顾问:王树江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粤ICP备09221017-1号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莞太路石鼓路段盛嘉汽车城B10号  电话/传真:0769-23125310  E-mail:19917538#qq.com(把#替换为@)  合作QQ:①19917538  

东莞网络警察网上报警不良信息举报工信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