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全气囊部件供应商日本高田集团(以下简称“高田”)因在全球爆发连锁气囊召回事件,在汽车市场上被家喻户晓。
早在2000年时,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就已经收到过消费者的投诉,称部分车型的高田产安全气囊在启动时会产生碎片。直到8年之后的2008年11月,本田才首次因为安全气囊问题召回了4000辆车。随后便不断有车企因高田气囊问题召回缺陷汽车。
随着涉及车辆数量的激增,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在2009年、2014年分别对该高田气囊问题进行了两次调查,并在2014年晚些时候开始要求多家汽车制造商进行全美范围的产品召回。
而2014年年底,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也对高田气囊安全隐患发布了风险警示通告。
而针对高田气囊事件,到目前为止,高田集团高层并未向媒体或者公众公开表态。
不过,据外媒报道,美国众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下属机构6月2日在首都华盛顿举行高田安全气囊缺陷问题的听证会。高田美国子公司高级副社长凯宾·肯尼迪表示,因有意见认为使气囊膨胀的气体发生剂是造成异常破裂的原因,今后将使用其他的气体发生剂。这也是高田方面首次承认使用气体发生剂—硝酸铵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同时高田也表示将会重新设计安全气囊的装置。
到目前为止,高田气囊已经累计导致4000余万辆汽车被召回,涉及到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宝马、本田、三菱、斯巴鲁、菲亚特等十余家跨国车企,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汽车召回事件。
30年后危机爆发
虽然早在2008年,本田公司便因高田气囊问题召回缺陷车辆,并且随后不少车企也因同样原因召回相关车辆,但由于涉华车辆较少,并未引起太多国内媒体及网友的关注。
直到2014年7月,《中国工业报》刊登文章《付数亿美元为召回埋单 高田气囊怎么了?》,再次将高田气囊推到了风口浪尖。报道称“使用高田气囊的多家整车企业,包括本田、日产、丰田、马自达和宝马,于2013年起陆续发起了历史上数量最大的气囊问题召回。为此,高田已经付出了高达数亿美元的代价,高田公司的股票也曾经在一日之内下跌了15%”。
随后,正如该报道所述,“介入到具有更高技术风险的安全气囊领域,对于30年前开始研发生产汽车安全气囊的高田来说,也许现在才真正迎来了危机爆发的时刻”。
2015年5月14日,当丰田和日产公布因高田缺陷气囊再次召回650万辆汽车时,《快车报》发布新闻《高田安全气囊变成了渣渣,造成3000万辆汽车召回》,助推了高田气囊事件的进一步传播。报道称“因高田丰田和日产新近再度因高田缺陷气囊召回650万辆汽车,这使得高田‘气囊门’的车辆召回总数超过3000万辆,也是迄今规模最大的汽车召回案”,文章并对近年来因高田安全气囊缺陷而产生的召回事件进行了不完全统计。
当天,网络新闻报道量209篇,新浪微博平台相关信息近800条,微信阅读量达50344人次,舆情热度达到近两年来的顶峰。
2015年5月20日,中国新闻网新闻客户端发布新闻《高田因隐患气囊在美召回3380万辆车,创历史纪录》,报道称“高田方面承认安全气囊存在隐患,应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强烈要求同意扩大召回范围,一改此前的消极态度。此前,召回对象仅限容易出现问题的美国南部等高温潮湿地区的副驾驶安全气囊,此次将扩大至全美”。此则新闻很快被新浪、网易等商业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再次引发业界及网友热议。
6月2日,《北京商报》以《高田气囊召回破纪录,涉及车辆超4000万台》为题再次对高田气囊事件进行了报道,“5月底,菲亚特、福特、本田、通用和宝马等车企再度因缺陷高田气囊召回数百万辆汽车,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因高田气囊召回案涉及的汽车总数就从3000万辆突破至4000万辆,这一召回数字几乎相当于中国和美国两大市场年销量的总和。而外界猜测,高田还将在日本市场召回1000万件问题气囊”,又一次推升了高田气囊事件的舆情热度。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支持国产车8%。网友“単唓”:使用高田有安全隐患的品牌涉及丰田、本田、马自达、宝马、日产、三菱、斯巴鲁、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10家汽车生产商。爱国人士!看来只有国产可以买了!但国产车是不是也用高田的安全气囊呢?
召回体现企业责任心21%。网友“有爱的未来-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个产品制造商。召回体现了企业具有责任心,不是只看哪个车系没有问题,没召回,而是应当注意哪个品牌召回了,有责任心的厂商会勇于承担责任、主动积极召回问题车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这样的勇气。
安全气囊不安全8%。网友“清炖狮子头”:什么是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就是能够为驾驶员或者乘客提供安全的一种保护系统,现在来看,安全气囊一点也不安全了。
质疑在华召回车辆少12%。网友“顺流逆流”:每次日系车辆召回事件都是针对欧美市场,在欧美生产销售的日系车还未等到出问题或者哪怕就是一点小毛病都大张旗鼓地宣布召回,而在华市场的日系车辆却不动声色,出了问题的车主找4S店,得到的回复却是无问题,有问题自己去找技术部门鉴定,并且打官司车主多数也是输。难道同款车分两种档次?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用上放心的东西?
其他:7%。网友“睿航电源厂家”认为,不管国企还是外企,只要企业有良知才会收到消费者的爱戴,生产合格质量过硬的产品才是王道!
凸显全球集中采购弊端
《中国工业报》指出,作为全球名列前茅的汽车安全产品公司,高田的技术与产品还不局限于汽车安全气囊,其他还有像汽车前后排安全带、汽车座椅等。从历史角度上看,对于以纺织产品起家的高田而言,汽车安全带才是高田经营历史比较长的产品。介入到具有更高技术风险的安全气囊领域,对于30年前开始研发生产汽车安全气囊的高田来说,也许现在才真正迎来了危机爆发的时刻。面对国内这么多装有高田安全气囊相关产品的汽车,不少消费者已经产生了担忧情绪。为了消除部分车主的担心,在国内涉及高田气囊召回渐多的时刻,高田本身或者我国的相关管理部门是不是应该站出来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释?
《法治周末》报道,高田气囊事件只是零部件引发大规模召回的一个缩影,与全球召回数据相比,在华涉及车辆可能不算太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凸显了全球集中采购弊端所在。
由于车企精力有限,不可能实现所有零部件都自己开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降低成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得优势,不少车企就采用了全球集中部分采购零部件的做法,批量越大成本越低,但是集中采购也带来很大的风险,比如这次的高田气囊事件。
《汽车产经网》发文称,虽然高田气囊问题频出,但车企似乎别无选择。
此前,高田的客户丰田与福特都曾表示要从其他供应商购买替换零件,本田甚至表示替代的供应商已经在考虑当中。然而,一些企业在对其他供应商进行评估后表示,替换供应商并不可行,目前最好的措施是等待高田扩产,生产替代零部件。
舆情专家点评
高田集团作为世界排名领先的安全气囊制造商,不应在追逐利益的前提下,批量生产、采购环节、质量不合格等方面屡出问题,导致在华市场受到重创,引起汽车厂商纷纷担忧,把高田气囊事件的舆论热度再度推上高潮。
高田集团应及时关注互联网的舆论发展态势,及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并同时在技术领域大量投入相关技术专家、研发团队等,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确保技术品牌服务质量,解决好此类事件。
但从舆情角度来分析,高田集团在舆论引导方面显得不是很主动积极。尽管在华的产品召回数量不多,但中国市场是个巨大的汽车市场,在市场、品牌、战略等方面均是各个汽车厂商非常重视的市场。
高田集团应重视中国市场的发展,改善舆论环境,主动与媒体建立沟通联系,澄清说明目前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逃避、信息公开透明化,尽早重拾汽车厂商及消费者的信心。
上一篇:大众中国总裁海兹曼或被调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