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市场,根据市场的总保有量来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汽车市场是处于三雄争霸的局面,因制造风格不同日、欧、美系有着不用的消费群体,喜欢宽大舒适的选择美系车,喜欢操控性强且技术先进的选择欧系车,而喜欢经济省油的选择日系车。但是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车型的不断更新,美系轿车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宽大费油的理念。目前美系车同欧系车在制造及设计研发方面基本上是处在同一个级别上了,唯独日系车的变化是保留在原制造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时尚器件的添加,而没有大的改进,正是由于汽车技术的革新及风格的改变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购车产生了变化,在三系不同产地的产品中挑选车辆也成为了左右为难的事情,那么到底日、欧、美系的车谁更好一些呢?
我们在分析之前先看一看日、欧、美系车对汽车工业发展的贡献。汽车起源于欧洲,第一辆车来自欧洲,第一条流水线来自美国福特,第一辆前驱车来自法国雪铁龙,第一条充气轮胎来自邓禄普,第一条安全带来自沃尔沃等等,欧美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面所出现的汽车新技术除安全带之外都是日本还未发展汽车工业之前的技术,而在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到现代,又有很多新技术或是新科技在汽车上被广泛采用,而这样的新技术又是来自于欧美,如可变正时气门技术来自德国,ESP来自德国,SFI直喷技术来自德国,随动双氙气大灯技术来自法国,汽车夜视系统来自美国,油电混合动力来自美国。新型燃料动力来自萨博,涡轮增压技术来自欧洲。等等这些非常实用同时又可以提高车辆安全及性能的技术基本上都是来自欧美。而日本汽车工业在发展中所创造的技术只不过是把家电产品装入了车辆当中,如高保真音响、车载DVD等等。这些产品的加入对于汽车的发展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所以说汽车发展到今天的功劳是归功于欧美的,而不是属于日本的。
从日欧美系汽车的制造发展来看,欧美系在汽车新技术方面是领先的,而日本总是在后面的模仿中前进,从这点也不难看出日本人的精明,拿来主义是省时省力的做法,但是如果全球汽车企业都像日本这样采用拿来主义的理念来造车的话,恐怕汽车的后续发展就会出现停滞不前的问题,这样的话人类将何以进步呢?
在贡献方面日系车也不及欧美,而在车辆的制造理念上又是如何的呢?欧美车的车身制造工艺精良,无论是车辆车身内部的焊接还是车辆线束的布局及车身接缝的处理都要远远好于日系车,而唯一不足的就是内饰的工艺方面,而这一点可以说是不足也可以说是对车辆的理解的不同,因为内饰在车辆制造工艺的侧重面是极低的,一辆车的好与坏的决定因素是在其安全性、操控性方面,而并非是内饰的工艺上面。而日系车就不同了,它们的制造车的理念同欧美系是全相反的,日系车在能够看到的地方工艺精良,而却在看不到或是不容易看到的地方的做工就差的太多了。我们曾经打开一款欧系车和日系车的车门内饰,如果是欧美车其使用的是铝板,而日系车使用的是木质板,从这一点来看就可以说欧系车的制造态度及工艺上要远远高于日系车的。
在安全性能方面欧美系做得也是非常到位的,而对于日系车来讲有很多人认为日本车不安全,认为日本车钢板薄就不安全,其实这样的认为是错误的,在安全方面日本车也是同样做的不错的,只不过对于安全的理念不同罢了,日本车的安全是体现在对个人的保护,也就是说欧美系在车辆撞击后除对人的保护之外对车辆本身的损失也要考虑在内的,这也是出现日系车同欧美车在同等撞击力度之下对人的保护是相同的,而对于车辆损失的评估就不同了,日系车损失要大于欧美系,这主要还是在于对车辆安全全方位的理解不同而已,而并不能说是谁安不安全。
但是有一点要提出的是车身钢板的薄与厚对于车辆的意义不是安全与不安全,而是车辆耐不耐用。汽车的使用在设计的时候就被考虑到了,当然是在一个范围内考虑的,因为汽车的设计师不可能知道车辆的使用者是如何使用车辆的,所以只能加大强度。强度的破损有三类,即因一次超负荷损坏造成的破坏;多次小负荷反复进行引起金属疲劳造成的断裂,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金属疲劳等;汽车本身在长时间使用,磨损,生锈和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变化不能发挥其功能。关于疲劳损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想用手折断两根同等钢性而不同粗细的铁丝时,再反复弯了直,直了再弯的对折,最后铁丝断了,但是最先断开的那肯定是细的铁丝。这就是疲劳破坏的作用。汽车车身也是如此,从实验折铁丝就可以知道车身钢板厚要比钢板薄定能耐受疲劳的破坏,只不过在现实中我们看见的变形幅度没有那么大而已,可是当汽车车身在不下几几万次的很小变形时,金属出现疲劳,龟裂慢慢出现,当达到金属所承受力的极限时就突然折断了。
由此可以看出车身钢板在抗疲劳性方面厚实一些的终归要比薄的更加耐用,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车在使用几年之后车身会出现异响,而有些车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状态,这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所使用钢板薄与厚的缘故。
日欧美系之间的差异还有很多,欧美系车打造的是时尚打造的是经典,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名车及亮点车型全部来自欧美的主要原因,而且日系车打造的是实用,其产品多为中庸之作。至于说日欧美系的车到底谁好谁不好的,俗语说的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那么就让我们的消费者来用心的斟酌与定夺吧!
孟京涛 - 新浪BLOG
上一篇:汽车行业高速发展后的一些冷静思考
下一篇:汽车安全的中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