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
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上如核裂变般形成庞大新车兵团,最新一期发改委新车公告再现自主品牌新车集体赶集的现象:有超过20款新车将登上今年新车竞争的擂台。一般而论,新产品多就意味着这个企业的研发能力很强,但在当前自主品牌阵营中,新品与研发之间却是一个不等式,不少新车型其实都是市场利益仓促催生的产物,而非企业研发实力的证明。
去年,自主品牌新车经过数年静默期的磨练,终于集体爆发,市场上也相应出现了“东风压倒西风”的新局面。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8.85%,并首次超过日系车的26.53%和德系车的19.88%。
然而,单纯的份额并不能涵盖自主品牌发展的整体真实水平。同是当时的数据,排名前十位的自主品牌依次为:QQ、夏利、福美来、旗云、F3、A520、骏捷、自由舰、奔奔和金刚,上述十个品牌去年上半年销量占自主品牌轿车总量的72.87%。这些领军车型一方面正在为数年艰辛开辟得来的一片领地自豪,另一方面,又呈现出自主品牌在高技术含量、中高端轿车领域苍白无力的特征。
自主品牌显然已意识到了自己的弱点,再次以“惊人”速度集体进攻中高级轿车领域。一汽的红旗、奔腾,上汽的荣威,南汽的名爵,广汽也在去年底一口气推出四款中高级概念车,还有江淮宾悦、奇瑞F11、吉利远景以及刚刚上榜的比亚迪F6等等,但这股中高级旋风能复制自主品牌在低端市场的优异表现吗?答案显然不容乐观。就如同练武功,学“扎马步”容易,练成“佛山无影脚”就难了。在中高级轿车领域,对技术和科技的比拼是车型竞争力的核心,各国际汽车巨头的高精尖研发成果都运用在其中高端产品上,汽车研发学问高深,新技术层出不穷,一日千里,而这样的一个过程,空白起步的自主品牌想用三五年甚至更短时间得到?!“拿来主义”或可得出短暂的市场成果,但绝不会令企业一劳永逸。
拿中高级车来说事儿,仅仅为了说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汽车研发与市场占有率,长远发展与短期效应之间的关系。可喜的是,今天不少自主品牌集团军显然正在反思中寻找自身的定位与发展空间:有务实精耕细作细分市场的,如海马汽车,有潜心专研、严谨推进研发计划的,如长安汽车,也有在拿来基础上积极消化吸收的,如上汽集团,等等。只有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耐住寂寞”进入汽车技术的核心殿堂,才能令自主品牌力量真正强大,国人期待新品与研发之间真正画上等号的那一天。
众所周知,2008年对于中国而言,是充满希望和快乐的一年,同样,2008年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讲也应该是大放异彩的一年,这其中,自主品牌应该能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壮大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