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汽和菲亚特在轿车领域8年多的“姻缘”,在“上汽和南汽重组”的前夕画上句号。
随着南汽和上汽的全面合作,菲亚特也正式宣布撤出南京菲亚特。南京菲亚特成为继1997年广州标致和2002年贵州云雀(外方是富士重工)合资失败之后,第三家解体的合资汽车企业。这些年,合资企业大多在中国市场如鱼得水,南京菲亚特实属另类,最终双方终止合作,这一案例无论对外资还是中方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车型“叫好不叫座”
菲亚特拥有法拉利
南京菲亚特旗下派力奥、西耶那和周末风这三款178平台系列车型,在2005年时月销量还稳定在3500~4000辆,市场口碑不错。在世界权威的市场调研服务机构J.D.Power 发布的2004年中国汽车行业调研报告中,派力奥轿车名列紧凑型轿车细分排名榜首,荣获“新车质量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拥护度”两项大奖。
菲亚特在中国的表现,与其实力并不匹配。
“换人”快过“换车”
从第一任CEO茅晓鸣到2007年8月上任的余久峰,南京菲亚特已先后换帅多达5人。除了CEO之外,中高层的人事变动更加频繁。以商务总监为例,成立以来,这一职位的任职者已多达7位。
南京菲亚特“换人比换车快”,无法适应中国车市的竞争。相反,频繁的人事变动,使公司政策失去连续性,严重损害了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也贻误了抢占中国市场的大好时机。同时还把企业的矛盾和危机暴露给了外界,引起消费者的担心。企业形象受到很大损害。
合资双方理念不同
南汽与菲亚特失和,主要在于中外双方对中国市场的不同理解。
南京菲亚特商务部一位管理人员私下对记者说,“合资”必须合心、合力,否则就过不下去。
据了解,南京菲亚特合资的外方也想在中国推新车型。当初派力奥推出不久,意方就决定将多宝拿到南京生产,但是在双方投入两亿多元、生产线都准备好后,意方又单方面决定不干了。
2006年,菲亚特曾提出一个商业复兴计划。到2010年,公司的汽车销量要从2006年的148万辆增长到240万辆,首先要在西欧市场增加29万辆,其次要在中国市场增加30万辆。菲亚特汽车集团CEO塞尔乔·马尔乔在不同场合均表示,中国市场是菲亚特集团全球汽车发展计划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近两年来,菲亚特已经在欧洲实现复兴扭亏为盈,然而在公司实力增强后,仍然无法挽回在中国合资的败局。当然,如今菲亚特在中国又要开始一段新的合资历程了,希望这家有着世界“家轿之王”称号的企业能向我们证明他的实力。 (本文来源:中国汽车报 )
上一篇:安世豪做预言家的感觉过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