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
比亚迪倾力打造的中高端产品F6上市,售价8.98万至15.98万元,而这一定价既是成功也是失败。成功之处在于,自主品牌再一次发挥了其价格优势,在频繁降价的激烈车市竞争中,自主品牌依然还能挥舞价格利剑与对手“搏杀”;而失败之处在于,最低8.98万元的价格,比前些日子上市的一汽丰田A00级车型———新威驰的最低价(9.5万元)还低5200元。低定价策略说明,比亚迪在进军中高端的问题上只是“喊了句口号”,其产品线依然在中低端延续。
不仅是比亚迪,奇瑞、吉利和江淮等自主品牌企业都曾有向中高端产品发展的举动。特别是奇瑞,早在2003年就推出了其中高端车型东方之子,2.4升自动挡售价仅为16.66万元,当时被业内称为“中高级车价格终结者”。奇瑞在东方之子的广告语中也提出了“40岁的梦想30岁实现”,其意不言自明,就是想通过低价策略来分得中高级市场的一杯羹。
然而,事实证明,自主品牌在小型车上屡试不爽的低价策略,并没有在中高级车型上复制成功。继奇瑞东方之子后的吉利远景、江淮宾悦,都在中高级车领域的竞争中“走了麦城”。而此次上市的比亚迪F6,虽然在车型尺寸上与其他合资品牌中高级车不相上下,但在价格上却只能与合资品牌的微型车一较高低。即便F6能在市场上“有所斩获”,但其过低的市场定价,已经让F6偏离了中高级车的市场定位。也就是说,未来F6在市场上的成功,只是价格策略的成功,而不是车型定位的成功。
因此,可以说,自主品牌冲击中高端产品的前途依然渺茫。有业内资深评论人士甚至说,“自主品牌要想向中高端发展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笔者认为,以10年的时间来下定论,未免有些武断。自主品牌冲击中高端产品的最大困难在于品牌价值的缺失,而品牌的塑造是一个耗费巨大的工程,也需要时间去积淀。汽车作为一种技术复杂、价值较高的贵重商品,其品牌塑造是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国际上知名的汽车品牌都有着半个世纪以上的发展历史,中国自主品牌作为新近崛起的新生力量,显然在品牌发展上还“欠火候”。
当然,品牌的塑造,品牌价值的提升,必须以产品的打造为前提,离开产品只谈品牌,最终造出的只能是空中楼阁。自主品牌要想生存,必须要发展中高端产品,甚至高端产品,从而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提高自己的品牌价值。而现阶段自主品牌所倡导的“打造中高级车产品”,只是自主品牌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而进行的“产品品质提升运动”。自主品牌必须要打造中高端产品,但决不是现在。
总的来看,在技术和零部件采购全球化的今天,技术已不再是局限自主品牌向中高端产品发展的瓶颈,而最大的难题在于品牌。如果自主品牌能清楚认识到目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一步一脚印,有系统、有步骤地规划品牌发展,而不是一味盲目地发展中高端产品,相信自主品牌会迎来真正崛起的那一天。(北京参考刘世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