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来,中国开发什么样的新能源汽车?怎样开发新能源汽车的问题,引起了行业内的争论。日前,在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这一问题也引起了热议。请看记者的相关报道。
适合中国国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是什么样的?
“五一”前夕,在一场名为“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汽车行业众多专家,就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系统总成研发现状及发展思路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
发展路径引起争论
原国家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出席了研讨会。他在致词中指出,随着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现在必须集中力量研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线问题一直受到业内广泛关注,也有很多不同意见。不久前,由26位专家联名“上书”的《开发车用动力技术、尽快减轻交通能源压力的建议》,提出了慎重发展氢燃料汽车的意见,将争论推向高潮。
到底是集中力量瞄准一条主要路线走下去,还是兼顾多条路线共同发展?是将重点放在眼前容易实现的技术提升,还是加大力量着手于未来前沿技术的突破?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业内很多人。
多种路线都取得进展
尽管关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争论一直在继续,国内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却从来没有停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工作。
从本次研讨会透露的信息看,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以石油为原料的燃料是迄今为止最理想的车用燃料,并且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主要的车用燃料。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汽车工业应当将主要精力投入先进的内燃机技术研发,并逐步增加柴油乘用车的比例。
据介绍,一方面,在柴油机汽车开发和推广上,我国商用车基本实现了柴油化,相关的增压、高压共轨、电子喷射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轿车柴油化也拉开序幕,奇瑞、玉柴等企业都在轿车柴油机研发方面取得了进展。在上海、长春等地,柴油出租车试运行已展开。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同样成绩喜人。
现在,长安、奇瑞、比亚迪、一汽、东风等企业都在进行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和投产工作。在电动车领域,动力电池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小型电动汽车初显市场潜力,纯电动公交车将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投入使用,大功率电动汽车的商业化运行也在逐步推进。此外,虽然在可靠性、降低成本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尚有差距,但我国燃料电池公交车与轿车的研发工作有了相当程度的进展。
应多路径齐头并进
成绩有了,如何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作出选择呢?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本次研讨会上提出建议,发展新能源汽车应采用近期开发与中长期发展并重的策略。近期发展柴油机、汽油直喷、汽车轻量化、混合动力等技术,中长期着眼于高水平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及替代燃料汽车的研发。此外,要重点抓一批成本低、见效快且效果明显的产品,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
董扬指出:“现在,我国汽车工业已经走完了学习和融合的阶段,正在进入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充满活力和缺乏实力,因此要靠自主创新实现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国家科技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与董扬的看法基本相同。他认为,我国目前应实行双重战略,一方面发展节能汽车,一方面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对于具体如何实施,他指出,这两个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建立相应的产品技术平台,如燃气汽车的能源系统平台、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平台、电动汽车的底盘系统平台等,并通过平台实现相互之间的转换。
-本报记者 朱志宇 (本文来源:中国汽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