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 为
“改革开放30周年是个很有意义的话题。”陈祖涛说,“正是改革开放让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融于世界,让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的陈祖涛回忆道。
陈祖涛从1950年苏联援建一汽开始,作为翻译参与其中,后来又被派往苏联的汽车工厂实习,一直到参与一汽和二汽的建设,最后到中汽公司任职。陈祖涛用将近60年的时间,见证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在陈祖涛看来,中国汽车工业这60年中的后30年,也就是改革开放这30年,步子迈得更快一些,特别是近10年,中国汽车工业更是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
改革开放前的艰难前行
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商用车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从1956年解放下线,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汽车工业基本以生产商用车为主。陈祖涛回忆说:“我清楚的记得第一届汽车展,那是1982年,展出的全部是卡车。直到1988年第二届汽车展,我们才见到了客车和轿车的身影。”
“在改革开放前,大多数的中国人不知道国外的汽车工业发展得怎样,我经常出国考察,深切感到中国汽车产品和国外的差距。就拿以前二汽自主开发的产品来说,当时至少落后欧美产品20~30年。中国商用车产品更多地是自己设计、自己开发,解放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才开发出第二代产品解放CA141型载重汽车。”
“要培养人才,要有上亿元的资金支持,还要有先进的试验设备和良好的试验条件,对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的路走得很艰难。”陈祖涛表示,“改革开放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让中国的汽车企业不再‘闭门造车’,开始吸取外国先进的汽车生产技术。”
“拿来主义”推动汽车工业快速发展
“‘拿来主义’这个词一直影响着我。”陈祖涛说。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技术引进和合资建厂。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当时我们从奥地利引进了斯太尔技术,生产重卡产品。而这一时期,国内对轻型载货车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开始从日本进口大量的轻卡产品,每年大约有30万~40万辆。当时双方达成协议,为了到中国来销售产品,五十铃公司把自己的一部分轻卡技术提供给中国。于是中国开始利用五十铃的技术和产品图纸,从北京开始,在国内广泛布点,生产轻型载货车。1986年,国内引进尼奥普兰客车技术,让第二届汽车展上第一次出现了客车的身影。”陈祖涛告诉记者。
陈祖涛认为,从现在看,这两项技术的引进,改变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格局,也影响了一大批商用车企业的发展。斯太尔技术的引进,成就了今天的中国重汽、陕西重汽、上汽依维柯红岩等一大批重型载货车生产企业,也带动了中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而对五十铃技术的吸收,也改变了中国轻型载货车产品单一的局面。
“技术引进使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发展,但是发展速度远没有合资建厂的效果快。”陈祖涛说。一汽、二汽、上汽先后成立轿车合资公司后,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更快的发展。商用车企业也成立了很多的合资公司。虽然商用车企业的合资都不很成功,但是中国商用车企业从这些外国厂商身上学到了技术,吸取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学习如何做好售后服务。这些对于中国商用车制造水平的提升和发展自主品牌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