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声名鹊起到备受质疑,C-NCAP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近日,C-NCAP掌门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被质疑的主要原因是以往和媒体沟通不够,媒体不了解碰撞管理规则,造成了误会。
这显然不能让所有媒体信服。尽管作为补救措施,央视在“新闻报道”中将C-NCAP今年第二次碰撞试验做了重点新闻报道,以缓解此前C-NCAP遭受的信誉危机,但对多数媒体而言,他们更愿意将这次补救看作是C-NCAP的危机公关。
C-NCAP偏袒了谁?
在“媒体事件”发生后,不到20天时间,C-NCAP就做出了回应。7月10日,中汽研邀请全国200多家媒体,参加今年第二批碰撞结果发布会。与去年第三批结果公布时,8辆车中有5种B类车全5星的“诡异”成绩相比,这一次7种车型的碰撞分数参差不齐,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32分之多。此次抓的“典型”——力帆520也极具代表意义,该车不仅成为两年来C-NCAP测试中成绩最低的车型——只有16分,而且首次出现多个扣分项同时扣分的情况。
与力帆相比,同为自主企业的吉利汽车此次表现出色,吉利远景以42.2分高分获得4星评价。吉利汽车执行董事赵福全亲临发布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C-NCAP的肯定:“没有C-NCAP,企业就不会这么快、下这么大力气重视汽车被动安全。消费者也许会认为,吉利车就是两星车,而不是4星车。”此前,吉利自由舰因获得C-NCAP两星评级,引起部分媒体对C-NCAP公正性的质疑。当时的一种看法是,C-NCAP肆意打压自主企业,一律选用低配置车型进行碰撞测试,对合资企业有偏袒的嫌疑。
事实上,不仅有人深信C-NCAP与合资企业有猫腻儿,更有车主一直怀疑其标准主要偏向日系车,存在对欧美系车不公平的现象。但在赵航出示的C-NCAP2008第二批结果发布以前45款车型碰撞成绩表中,欧美系车获得5星成绩的并不少,其中包括福克斯、斯柯达明锐、凯旋、林荫大道、奥迪、迈腾、景程等8款车型,而日系车获得5星的车型有7款,其中包括两款5星+。
业内的质疑就集中在新雅阁和新CR-V这两款5星+的日系车上,赵航表示,如果说日系车碰撞结果优于欧美系车,只能说日系车更加重视C-NCAP这个规则,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日系厂家把最新技术车型引入了中国。他声称,C-NCAP标准不只以日本J-NCAP作为蓝本,欧美日都是蓝本。
星级评定背后的利益关系
此前,媒体对C-NCAP最有杀伤力的一种猜测是,该机构与各个汽车厂家有无法割舍的利益关系。在央视的报道中,特意提到长丰猎豹头部测试为0分,40%偏置碰撞左小腿为0分,但C-NCAP仍给予该车三星评价一事。而赵航的解释是,不能因为一个学生一门科目考零分,就否定他的所有成绩,C-NCAP是个综合评价体系,不是以单项分定生死。
但人们对此事仍存质疑,甚至还有媒体爆出赵航曾在长丰汽车担任独立董事一职。据记者向长丰方面求证,赵航的确于2006年底担任长丰独立董事,但今年4月已经卸任。有人推断,如果C-NCAP真的与厂家有利益关系的话,那么只给猎豹打出三星级成绩就有点不够意思了。
东风悦达起亚的小型车锐欧,在本次测试中以32.1分获得三星成绩。记者了解到,韩系车在C-NCAP几次碰撞中均表现一般。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C-NCAP对韩系车屡屡“不留情面”,但在最新一期C-NCAP官方杂志《世界汽车》上,竟然还刊登有锐欧的广告。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C-NCAP并非“见利眼开”——像媒体猜测的那样,企业投放广告或交纳赞助费,就给高星级评价。
东风跃达起亚公关部负责人王石表示,他们对C-NCAP采取中立的态度,“C-NCAP什么时候买车,在哪买的车,我们全都不知情,直到进行碰撞测试之前,他们才通知我们,而我们也有技术人员到场,对测试情况进行分析。”
“《世界汽车》是C-NCAP成绩的发布媒体,影响面很广,作为一本杂志,有广告业务是正常的。至于有媒体猜测,企业直接给几百万元的资金补助,我们没有得到任何这样的赞助,也不可能接受。”赵航说。
4000万元亏空如何补救?
在发布会现场,中汽研向媒体公布了自C-NCAP项目开展以来,该项目的财政收支概况。赵航介绍:“在C-NCAP项目上中汽研共投入了5702万元,主要用于购车款、试验费、人员费用、媒体宣传费用和部分易耗实验设施的费用,其中不包括大的设备、固定资产投资,而几年来整个收入只是1554万元。”
稍加留意不难发现,C-NCAP管理中心在运营上已经有了超过4000万元的亏空。赵航对此的回应是:“亏就亏了。C-NCAP管理中心是中汽研旗下唯一没有经营指标的部门。它相当于中汽研内部的事业单位,主要由其他部门的服务收入、研究收入来补充。”
关于测试碰撞过的车辆,曾有媒体认为这些车辆大都被汽车企业回购了,中汽研由此获得了高额利润。赵航解释说:“迄今为止,共有156辆车经过了测试,其中仅有少数被回购,而大部分仍然停放在中汽研的库房中。”
为了进一步澄清,中汽研特邀请媒体来到库房,里面整齐摆放着C-NCAP碰撞过的百余辆测试用车。中汽研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提供了C-NCAP车辆使用明细表,其中试验车辆总数156辆,现库存116辆。被运走的40辆车的去向也写的很清楚,其中24辆是两年来汽车企业主动申请碰撞的车,碰撞资金由企业提供。只有16辆是碰撞后企业要求回购,为的是根据碰撞结果进行安全研究,这16辆车售出后,中汽研共收入294万元。
按照赵航此前的计划,卖出试验用车和电子数据、收取主动申请碰撞企业的试验费用都是C-NCAP的部分收入。“从2006年至今,中心共进行了52个车型的碰撞测试,总共只有9个车型是企业自主申请,占全部碰撞车型的16%,这笔钱是由企业支付,符合规则要求。”赵航说,“作为申请车型,收取38万元的实验费并不算高,因为实验成本高。”
“C-NCAP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外界所称的获利达1.5亿元并非事实。C-NCAP决不会要求企业提供资金参加评价,或者购买试验后的车辆及数据。”赵航表示,剩下的116辆库存车,中汽研也不打算让企业购回了,全部向媒体开放参观。
中汽研主动还击
“在专业层面上,中汽研做C-NCAP还是最合适的,我们不属于任何一个汽车集团,也没有在任何一个汽车集团投资。中心作为第三方支持机构,既有人才力量,又有试验基础,设施也一流,我们做这件事,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赵航说。
据记者从中国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了解,目前尚没有成立由政府主导的纯官方检测机构的打算。有媒体提出,希望有政府主管部门对C-NCAP实行监管,赵航表示欢迎。“本来政府有关部门也是有意参与的,但是限于财力、人力一直没有进行,我们也希望有政府出来帮助做。”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布第二批C-NCAP评价结果之前,赵航还与中国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王和签署了冠名“碰撞实验室”的战略协议,此前,人保财险已向中汽研支付了1500万元的赞助费用。“中汽研与人保财险的合作要从战略进入到战术层面,落到实处,做些实事。”赵航说。
根据双方协议,中汽研要利用人保财险的相关事故数据,对事故与事故的形态进行分析,为下一步C-NCAP制订标准收集数据,而人保财险也会参考C-NCAP的评价结果,对在售车辆进行数据分析。“将来汽车部分险种保费会不会跟C-NCAP挂钩,我们正在研究。在国外,这也是一种惯例。”赵航称。
鉴于C-NCAP的“独立性”,合作伙伴只能是“非利益相关方”,中汽研与人保财险的合作显然是一个理智的选择。在C-NCAP受到全国性质疑的时候,人保财险的介入堪称雪中送炭。一旦今后汽车保险费用的高低,与C-NCAP的星级挂钩,C-NCAP这个“非官方机构”,就无异于拿到了“免死金牌”,这正是C-NCAP最好的一条出路。
把汽车碰撞标准引入中国,提出了第三方测试的理念,得到国际NCAP组织一定程度的认可,使汽车安全深入人心,在这些方面,C-NCAP可谓功不可没。对媒体的质疑和批判,中汽研属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比如企业回购汽车一事,为防止被误认为追求商业化利益,中汽研的态度很明确,库存车一律保留3年。再如承诺如果对成绩有争议,可重复进行试验,公布所有营收开支,有限度地接受厂家主动申请等,都是C-NCAP破除争议、完善自身的体现。
流言善变,对于C-NCAP来说,此次媒体危机未必是一件坏事。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做第三方评价体系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如果里面有什么利益交换的话,最终只能被淘汰。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比亚迪F1更名F0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