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超越30年
1908年,当亨利·福特
自探索合资发展至今,中国汽车已经走过了约30年。它能否在这个“日益紧密的国际社会中”反弹?
自本期始,本报汽车研究部将从中国汽车参与全球化进程的节奏着眼,在重构中国汽车全球化路径的同时,解析中国汽车的力量。
2008年8月23日,当乔·拜登被选为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的竞选副手后,底特律有些兴奋。“这是一个好消息,美国的汽车公司应该感到庆幸。”美国汽车独立分析专家托马斯·雷顿说。作为特拉华州的参议员代表,拜登曾努力劝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不关闭在该州的Newark工厂,虽以失败收场,但他的举动还是给了底特律信心。在底特律看来,拜登与美国汽车有相当的联系,而且是底特律能感觉到的温情。
希望源自失望。
在欧洲,按照其汽车制造商组织的预测,欧洲27个国家的汽车市场与2007年相比将下降2.7%。2008年上半年该地区汽车销售量便下降了2%至850万辆左右。
在亚洲,据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预计,到2020年日本国内新车的销量将为475.9万辆,比2007年下降10.5%。在1990年代的时候,日本汽车的年销量曾达到780.29万辆的历史最高位。两者相比,销售水平下降了40%左右。
这给了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四国前所未有的地位。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认为,新兴市场将是他们决胜未来的关键。回望1978年中国决定引进外资,汽车制造商积极参与至今,30年的时间中国汽车终于成为全球化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报研究部认为,有中国汽车参与的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汽车逐渐参与全球化的30年。
次贷后遗症下的汽车
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处,汽车世界的感觉并没有非常明显,但到2008年汽车世界发觉这种影响的时候,它已经深陷其中。以底特律为例,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入,它的全球地位被日本取代。对汽车而言,日本汽车超过底特律则是自1970年代至1990年代,日本和美国汽车贸易战的终结。
2008年仅是一个结果。
按照美国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观点,美国在1990年代之后的金融机构为寻找更多的利润,生产出更多的金融产品。正是它以及臆想中它具有的魅力为今天的金融危机积攒了“火药”。对汽车世界而言,这样的逻辑同样存在。1970年代,当本田、丰田乃至后来的韩国现代凭借廉价的轿车撕开底特律的铁幕时,底特律并没有感觉到其中的力量。到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中的时候,底特律被轿车击败了。这时,以大众汽车为代表的欧洲汽车则刚刚从美国退出。汽车世界的变化从那时开始,变得不可捉摸。(详见本报自7月中开始的《危机时代》系列报道)
与全球经济这一变化同步的发生的是,原油价格也出现变化。2008年7月,它冲到了147美元每桶的历史最高位。将之与1970年代相比,原油价格一直处于连续的上涨之中,而它每一次价格上涨都会进一步显示它的统治力。汽车只能亦步亦趋。(详见本报下期报道)
被输出与被接纳的危机
现时,以欧美利益标准划分的新兴市场成为汽车世界华美的天堂。在这其中,俄罗斯、印度、巴西、东南亚、中国等的汽车市场在整个汽车世界具有异常的力量。
2008年8月底,莫斯科车展成为评估这一市场的极佳机会。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各大跨国汽车公司都借助车展的时机寻求拓展的良策。美国通用汽车表示,它可能会在俄罗斯建立一个新的生产工厂或者新的合资公司。2007年,通用在俄罗斯等东欧市场的销量高达52.3万辆。预计这一地区的增速在10%~15%左右,通用没有理由放弃这一机会。据通用汽车公布的消息,现在北美之前的销量占其总销量的65%。2008年第二季度,其在欧洲的销量为60万辆,大约有50%的销量来自俄罗斯。使其可以稳定的占有9.4%的市场份额。
30年前,俄罗斯(前苏联)并没有意识到它在欧洲乃至世界汽车市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时,它刚刚通过意大利共产党帮助引进了菲亚特汽车公司菲亚特平台的轿车产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仅俄罗斯,更多市场的潜力进一步被发掘出来。
自从2000年以来,印度汽车市场开始表现得相对比较活跃,尤其印度政府在制定了《2006~2016年的汽车发展计划》后,这个市场把小型汽车作为未来的战略定位,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制造商。印度政府预计,到2012年的时候,它将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占据领导者的地位。统计显示,在1992~1993年期间,汽车占印度GDP的2.77%左右,到2006~2007年的时候,汽车市场的贡献度增长到5%。
2008年8月初,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组织的统计,上半年巴西市场的产量为189万辆,以超过法国12万辆的产品,成为世界第六大汽车市场。在全球主要汽车市场表现异常的时候,巴西汽车市场却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活力。以2008年7月份为例,其产量和销量分别是为32.01万辆和28.81万辆,这是该市场新的单月纪录。
正是这样的原因,使跨国汽车公司进一步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投资。
一场成熟市场的危机正在变成一场新兴市场的竞争。
中国的坐标
作为金砖四国中的重要角色,中国汽车市场在2008年变得更全球化。
在全球最大的美国汽车市场自2008年3月份出现历史性拐点,并带动欧洲和日本等主要汽车市场都出现变化的时候,中国汽车市场也灵敏的反映了这种影响,其增速明显放缓放慢。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汽车寻求合资发展以来,中国汽车第一次与全球市场同步变化。本报研究部认为,这预示着在经过30年的合资发展后,中国汽车开始融入全球市场的节奏。虽然中国市场从来没有脱离世界汽车市场的主流,但始终与中国之外的市场保持了距离。2008年将是中国汽车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中国汽车也因此显示出了在全球格局中的位置。
统计显示,1978年中国轿车类产品的销量在2000~3000辆,而到2008年上半年,中国销量前14位的厂家的轿车销量为224.22万辆。更为重要的是,现在中国汽车仍能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
在与跨国汽车公司合作的过程中,中国汽车市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这些跨国汽车公司的实力。在国际上成功的汽车制造商和成功的车型,在中国市场未必具有极好的前景。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汽车在与跨国汽车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塑造了大国汽车的基础。
雷诺、克莱斯勒、菲亚特、铃木、现代等在世界汽车市场有相当影响力的汽车制造商,在与中国汽车合作的过程中,并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成长,它们在中国合资的艰难历程,已经说明了这个具备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优势的地方,有自身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必具备的,这是能在全球化竞争立足的根基。纵观美国、日本、德国等的汽车市场,这种特性帮助它们走得更远。
在参与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中,自主创新成为中国汽车的主命题。一汽、东风、上汽、奇瑞、吉利、比亚迪等汽车制造商正在谋求自主发展的准确道路。这是全球各大主要汽车制造商已经做出的选择。在1970年代初期,韩国现代集团准备在汽车领域发展的时候,它拒绝跨国汽车制造商控制合资公司的股权,将技术合作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式。现在,韩国现代汽车已经开始立足世界。同是1970年代末,美国汽车在被日本汽车击败后,底特律同样开始与日本汽车结盟,希望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这一次,全球汽车的调整从能源开始,这是它被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以来最严厉的一次变革。这是新兴市场的机会,符合世界汽车在面临每一次挑战时的规律。中国汽车需要找到合适的坐标。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