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的风雨历程,克莱斯勒
日前,北京奔驰
克莱斯勒出局
分手一事被“走漏”风声,是因为克莱斯勒300C的“停产”消息。
不过,不管怎么说,克莱斯勒即将退出北京奔驰已是事实。北京奔驰公关部拒绝对此发表意见。
北京奔驰合作方中的那位内部人士透露,不久前戴姆勒·奔驰、克莱斯勒以及北汽三方已经初步达成了克莱斯勒退出北京奔驰的协议,年底之前就会有结果,“但在此之前各方必须先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克莱斯勒将如何获得以及获得多少补偿?”
2004年11月,戴姆勒·奔驰通过增资北京吉普
“去年戴-克拆分后,北京奔驰的股东双方实际上就已经剩戴姆勒·奔驰和北汽了。而连年亏损的北京奔驰此时也不希望再让亏损的克莱斯勒产品来拖累合资企业,因此,戴姆勒·奔驰就成为了此次分家事件的主导者,”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不过,由于合同还未到期,显然需要给克莱斯勒一个交代。”
百亿赔偿方案
“对于奔驰品牌来说,我们不能再被其他因素影响了。”上述北京奔驰中层干部告诉记者,下半年北京奔驰要投产1.8L的奔驰C级轿车,明年还将有一款全新的产品投放,“这些都需要集中精力去干,否则会被奥迪和宝马越超越远,这实在不符合奔驰的全球地位。”
改良美国汽车
不过,这并不妨碍克莱斯勒给自己准备退路。
从了解到自己难逃被出售命运的时候起,克莱斯勒就开始筹划着在中国为自己寻找下家。2007年7月克莱斯勒与奇瑞签署了小型车出口合作协议,在这之后,双方还一直在谋划成立合资公司。而就在一个多月之前,克莱斯勒还与长城汽车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利用彼此的经销网络,同时销售克莱斯勒和长城品牌的产品,以及通过交换、购买和其他方式在零部件和技术方面展开合作。
与其强留北京奔驰,不如快刀斩乱麻,腾出更多精力和资金转投别家。不过,从某种角度上说,克莱斯勒后续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克莱斯勒应该是最早在中国落地(1983年与北汽成立北京吉普),但却一直没有形成广泛知名度的外资汽车企业之一。希望尽快与奇瑞开花结果,但事实却总令人失望。自从去年7月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之后,项目进展极为缓慢,其中原因除了奇瑞自身在进行产品质量体系改革和谋划整体上市而无暇顾及之外,双方在合资产品方面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我们跟克莱斯勒围绕合资产品问题的谈判已经进行了好几轮,由于要考虑北京奔驰方面的意见,克莱斯勒一直很犹豫。”奇瑞某职能部门一位人士表示,“若克莱斯勒脱离北京奔驰,先不说克莱斯勒300C和铂锐是否会转移到与奇瑞成立的合资公司生产,最起码双方在产品引入谈判上会少很多阻力。”
不过,克莱斯勒产品本身也存在问题。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克莱斯勒300C的销量仅为888辆。
“克莱斯勒产品在中国卖得不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味儿太浓,油耗大,中国消费者很难接受。”汽车界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要想跟奇瑞合作成功,克莱斯勒必须下决心对产品进行彻底的适应性改进,“上海通用早期的别克君威逐渐被市场淘汰后,利用泛亚研究中心的研发能力,又推出了本土化更强的君越等产品,才使得销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的确,产品问题依旧是横亘在克莱斯勒与未来合资伙伴间的一道高墙。到底该拿出什么产品,以及如何改进才能让克莱斯勒在中国自立自强?这才是离开北汽奔驰后的克莱斯勒留给人们的最大悬念。(周树远)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 )
上一篇:本土化战略失败看看克莱斯勒的退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