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把整个美国汽车业从头到脚吹了个透心凉。恶劣的金融环境,糟糕的汽车市场,使得美国的投资商们纷纷转投远离金融风暴中心的中国——这类正处于发展期,需要大量资金的新兴汽车市场。
AIG成为力帆第二大股东
美国国际集团(以下简称“AIG”)入股力帆很大原因上是相中了力帆的金融资产和国内汽车金融方面的“短板”。
6月13日,力帆集团与美国AIG集团签订的《股份认购协议》获得国家商务部批准,AIG正式成为力帆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此次成交后,分析人士就立刻指出,力帆获得AIG的认可主要是其新兴的金融产业。
力帆集团是一家综合性的企业,除汽车业务外,力帆的摩托车出口以及部分银行股权业务也是力帆集团的重要资产;AIG则是一家国际性的保险企业,在金融方面有着资深的经验。为此,AIG不太可能下重注去投资自己陌生的汽车制造领域,入股力帆,就是看中了力帆汽车以外的金融资产。
同时,国内自主品牌在金融方面的短板也是力帆获得AIG关注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自主品牌普遍形成“以金融公司来推动自身产品销售”的战略构思。但除了早期的华晨和奇瑞外,自主品牌车企的金融公司仍处于半真空状态。我国汽车金融产业的发展远远跟不上汽车市场发展的需求量,其中的利润大有可深挖的余地,这也正是AIG真正瞄准的目标。
外资相中华晨海外市场空间
从9月29日华晨公布的半年报中不难看出,华晨中华轿车销量锐减44.9%。尽管华晨自主品牌销量不尽如人意,但麦克库姆斯看好的却是华晨汽车的海外市场空间。
近日,麦克库姆斯和火箭资本宣布斥资约1亿美元认购华晨中国10%-15%的股份,并拟组建合资公司,将华晨自主品牌汽车销往美国。根据协议,双方未来将在中国合资建立示范性的汽车经销店,作为华晨经销商售后服务和二手车销售的培训中心。
据了解,麦克库姆斯是世界知名汽车销售商。此番投资约1亿美元,是希望能够通过与华晨的合作来获取华晨汽车的销售渠道,同时有效利用华晨汽车拥有的强大出口潜力。据悉,目前,出口德国的中华轿车项目总体进展良好;中华尊驰轿车在美国市场网络布局已达到200余家。再加上此次与麦克库姆斯的合作,将更有利于华晨在海外市场的发展。
比亚迪新能源吸引“股神”
“股神”巴菲特看中了国内以电池发家的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的领先优势,而比亚迪也欲借力中美能源进军国际市场。
近日,“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日前以18亿港元认购了比亚迪10%的股份,就充分表明国际资金正密切关注着我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技术上的成就。
在国际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桶之际,新能源汽车的呼声再次响起,国际巨头在油电混合技术、电动车和氢能源技术上不断投入人力、物力,汽车力图摆脱原油的束缚。“谁掌握了成熟的新能源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制高点。”有汽车界资深人士称。
想必,“股神”巴菲特的心中也是这样想的。
另一方面,比亚迪主席王传福表示,选择与中美能源合作,就是因为该公司在全美拥有强大的能源网络。比亚迪一旦在美国销售电动车,就能充分借助中美能源旗下的电力公司修建大量的充电站。
作为对股神投资的回报,消息人士表示,近日比亚迪将发布其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DM技术。同时,比亚迪方面透露,搭载DM技术的双模电动车也将于年底前量产上市。
编者后记
中国车企别成外资避风港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8月份国内汽车生产61.55万辆,环比下降15.91%,同比下降3.5%;销售62.9万辆,环比下降5.53%,同比下降6.34%。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今年中国车市的不景气是很多客观原因造成的,比如地震、高油价、奥运会等。 虽然从现阶段来看,中国车市也处于低迷期,但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年增长率普遍被认定约在10%-15%之间,这在世界汽车市场上也算是“高速发展”了。 中国汽车业目前正处于发展期,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而大量资金的注入也令车企久逢甘露。目前,美国金融危机正逐步全球蔓延,中国车企正处于发展的瓶颈。大量外资的涌入颇感有些“入侵”的气势。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车企目前是需要合理的运用外资,不要被外资主导自身的发展,而是需要合理利用外资来发展自己的品牌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