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盛事已经过去快两个星期了,然而,去年10月初全国乘用车信息联秘书长饶达曾经预言的“燃油税作为本届政府任期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肯定会在明年3月份实施。”还未兑现。“当前出台燃油税面临着国际油价不断走高,国内物价上涨较快的压力,如果开征燃油税,个人消费者可能会较难接受,现在还不是出台燃油税的良好时机......”2008年3月1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的一番话就像一记重拳,把国内自主品牌厂商和广大汽车消费者/车主们盼望燃油附加税开征的希望击个粉碎。也许,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回过神来。
开征燃油税 怎么还没到时候?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短短20年后的今天,工业、农业、商业等等政治、经济建设全面开花、结果。但是,从1994年就开始立项研究、至今已历时14年之久的“燃油附加税政策”怎么就出不了台?究竟是中国经济发展太快,人们无心考虑燃油税问题?还是说,燃油税开征是太硬的骨头,啃不动呢?
再回想一下去年10月份,全国乘用车信息联秘书长饶达先生的话:“燃油税作为本届政府任期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肯定会在明年3月份实施。”其中暗示明显,正因为2008年3月6日至18日就将召开全国两会。在两会前后,推出“征收燃油附加税”这一重要国计民生的政策是再合适不过了。
可是,一心为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健康发展、汽车工业和谐发展考虑的饶达先生怎么就知道从2007年初开始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omsumer Price Index,CPI)飞涨至今得不到缓解呢?CPI这一通暴涨其中无疑就包括了同样疯涨的国内成品油价,那可把“燃油附加税”的执行时机给耽搁了。反过来,如果此时燃油税政策“顺利”执行,那必然又会反过来给国内CPI下了一把“黑手”。
你可能会说:“燃油税政策实施造成的消费成本上升会引起车主们警惕适当减少汽车使用频率、从而减少汽油/柴油的消耗,并不会大幅度造成支出增长!”但是,你肯定也能理解:“国内相当一部分公务、商务用车受油价增长影响而减少使用的‘弹性’非常弱,必然会最终引起实际燃油消耗激增的结果吧?!”
另外,2008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明确了最新的“大部制”政府改制方案。原先归属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管理的燃油税政策推行进程,会不会跟随汽车工业一汽划归新成立的工业与信息化部管理还不确定。但是“大部制”改革的执行已经(微妙地)影响到燃油税政策的“顺利”推行。目前无法预测“大部制改革”究竟会延缓“燃油税政策”的执行,还是有可能治愈“燃油税政策推而不行”这一积存了14年之久的疑难杂症。
你看到燃油税施行后的那股热闹劲了吗?
说来说去,燃油税政策的推行真就是有那么多的“拦路虎”。但是,我们还是希望“长痛不如短痛”——“燃油税”早征早好。
也许,我们很好理解政府没有完全放开成品油价格的意图。就以今年1-2月份国际原油价格迅速飙升的那段“历史”来看,“消息闭塞”的我们现在才知道完全是因为国际炒家恶意操纵原油期货等“金融产品”才直接导致了短时期内的价格巨幅上升。而在3月份,国际游资撤离后,原油价格便逐日下滑。这些经济波动的局面不是中国政府希望看到的,相信也是国民所不愿亲身经历的。
再联想到不久的将来,“燃油税政策”将成倍放大国际油价给消费市场带来的压力。处于成品油消费链终端的消费者将对价格变动更加敏感。
但是,国际油价的波动绝对不应该成为“燃油税政策”的充分、必要理由。起码,“燃油税”让大家有了一个非常统一的规矩。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政府发起、需要每个人身体力行的“节能”目标就需要每个汽车消费者更懂得“量入为出”。汽车,以后必将是每个家庭都能享受的“福利”,而非有钱人才喜欢的“玩物”。我们必须找到一把界定“必需品”和“奢侈品”的尺度。
再说了,去年底透露的消息:中国政府早已开始仿效美国大量储备能源的做法:中国当前计划战略石油储备量在200万吨至300万吨之间,2010年前将增至1200万吨,达到相当于1个月进口量的水平。2020年中国原油储备将增至国际能源署(IEA)建议的相当于3个月进口量的水平。这些看似“国家大事”的规划其实与百姓息息相关。想想最近各大城市里、公路上的货车司机们为了加满柴油必须排队2公里的“恐怖”场景。如果不是因为市场中的柴油储备缺口,导致中石油、中石化不愿意高价收购国际柴油来满足售价偏低的国内市场,又何至如此?!我们希望政府能早日推行“燃油税”政策,将国内的成品油市场纳入“和谐”管理的轨道。
“燃油税政策”的推行更能让整个社会“动”起来,会在实际上影响着家用经济型轿车的发展趋势,约束公务、商务用车的使用频率。特别是对于老百姓非常关注的政府机构公务车用燃油会减、免征收燃油附加税,还是考虑使用与社会一致的费率的问题——主观上,对于发起倡导“节能型社会”的政府部门来说,首先就应该树立起“节能型政府”的榜样;客观上,明显提升的燃油费用增长也会警示公务车的使用部门必须遵循“效率和效益”的互相转化。对于生产经济型家庭轿车的汽车厂商来说,更能体现出高技术含量、低能耗产品的相对优势。而广大的经济型家庭轿车消费者也能因为更合理的费用支出模式剔除掉汽车作为“奢侈品”的“披风”,更能适当引导国内汽车消费盲目趋向SUV和大型两厢车型的走势。
考虑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能需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考虑到新成立的工业与信息化部需要“建立威信”。我们依然应该拥有“尽快看到开征燃油税的那一天的到来”的美好愿望。不管说是为了杜绝腐败、督促政府“节能”,或者说高瞻远瞩、引导汽车工业发展方向,还是说提倡消费环节的节约、从汽车消费的源头就树立起“节约”的概念。总之,我们眼前有条捷径——开征燃油附加税。
来源:pc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