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后的“大上汽”能否迈过文化融合关,如何使1+1大于2,考验着上汽的魄力和智慧。
尘埃落定。12月26日,北京钓鱼台。当胡茂元和王浩良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被业内广泛关注的上汽集团和南汽集团合并案终于画上句号,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汽车工业企业浮出水面。
|
合并完成后,上汽集团和跃进集团形成相互持股的局面,由于南汽在上汽集团资产只占5%,占主导地位的上汽基本实现了对南汽的全盘控股。
资料显示,南汽旗下的整车资产包括依维柯跃进、MG名爵、南京菲亚特、名爵英国基地和无锡新雅图,零部件部分资产则包括宁波依维柯前桥、南汽专用车和南汽研究院等。合并后,南汽整车及紧密零部件资产将进入上汽集团控股的上海汽车;其他零部件及服务贸易资产进入上汽与跃进合资成立的东华公司;上海汽车将出资20.95亿元购买跃进整车和紧密零部件资产,占有东华公司75%的控股权,跃进将持有上海汽车3.2亿股股份和东华公司25%股权。
仪式现场,胡茂元对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做出简略答复:名爵品牌得以保留,上汽将对它和荣威实行差异化定位发展;上汽将充分利用南汽在南京菲亚特的存量资产,预计2010年,南京基地产量将达到现规模的3倍。
重构汽车版图
由于在年底完成重组,因此今年上汽集团可以理所当然地将南汽集团的产销数据纳入上汽集团统计,这样一来,今年上汽集团产销将达到创纪录的160万辆,上汽一举确立了自己作为国内最大汽车工业集团的地位,并从此改写国内汽车工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格局。
除了原来具有的上海和仪征基地外,合并后的上汽还将拥有南京和无锡基地,在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得到有力加强,这对于急于在自主品牌上证明自己的上汽集团来说,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除了完成一统长三角汽车的夙愿外,此次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上汽原先在商用车上的短板,使上汽的商用车得到有力加强。特别是轻卡板块,上汽原先在轻卡上是空白。合并南汽后,上汽将把南汽的两大轻卡品牌跃进和依维柯轻松纳入麾下。从此,上汽业务将由原先的乘用车为主转变为包含轿车、轻客、轻卡、重卡和微客等细分车型在内的“全垒打”选手,不仅加强了自己与一汽和东风等老对手对抗的实力,同时也增添了与跨国公司一较高下的资本。
实际上,上南合作,不仅上汽受益颇多,对于南汽而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被整体收购后,南汽在原先薄弱的资金、营销和产业链等环节上将得到来自上汽的补充。南汽将有机会获得喘息机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资源科学集约化布局,并加强在商用车领域的地位。无论是陷入困境的南京菲亚特项目还是急需资金的MG名爵项目,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曾经被人们质疑“相煎太急”的荣威/名爵项目,有望在统一的战略规划下用同一个声音说话。作为上汽集团最重要的自主品牌资产,荣威/名爵项目有望今后打开局面,成为国内汽车企业高端自主的楷模。
决胜文化融合
将4个生产基地、10多个品牌、数百家供应商、上万名员工融合在一起,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主要的是,国际上兼并重组失败的例子就在眼前,对于缺乏重组经验的国内企业来说,能否将两个合并企业做到1+1>2的效果,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远的不说,就在今年年中,在忍受多年“不幸婚姻”后,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宣布将克莱斯勒出售给私募基金Cerberus,两个品牌选择各自单飞。
导致这个跨大西洋企业并购神话破灭的主要原因在于,二者间难以调和的巨大企业文化和风格差异。在许多情况下,单纯的1+1很难大于2。
实际上,研究企业并购的专家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并不乐观的数据:全世界75%的并购最后都是以令人失望甚至失败的结局告终。
企业融合,最难的不是如何调整组织机构、战略战术,最棘手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如何将不同的企业文化融合成一个统一和谐的企业文化。尽管上海和南京相距不过300公里,但两家集团的企业文化却相差甚远。上汽更多融合了上海开放、国际化的氛围,同时又保留了海派文化的气质;南汽则被外界认为老国企色彩较重。短时间内融合必将经历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
除了企业文化和价值取向上的差距,二者由于资产规模的巨大差距也容易产生不平衡隐患。上汽全盘拥有南汽股份,而南汽只得到10%的合作股份。这对于上层员工来说影响不大,但对于中低层员工有可能会产生不好的联想。
此外,这次双方合作的基础之一是南汽提出的“三不变原则”,即名称不变、法人地位和税收渠道不变,南汽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南汽的自主和它在股权上对于上汽的从属是否会造成混乱和矛盾,也是合并后的大上汽需要悉心处理的地方。
当然,如果重组因为这些困难望而却步,那么世界上永远也诞生不了伟大的企业。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脚步来看,无论通用、福特还是大众,这些庞大的跨国公司都是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合作重组形成今天的规模。它们身上都有一个特征:品牌特性可以保持独立,但企业文化必须统一。
涌动重组大潮
出席本次签字仪式的除了上汽、南汽双方领导外,还有国家发改委官员和近百名记者。虽然有相当部分人不在现场,但他们对于事态的关心程度丝毫不亚于在现场的人,这些人可以列举出许多,他们来自一汽、东风、长安、北汽等等。
上南合作成立国内龙头汽车工业企业,对于这些大企业集团来说是一种刺激,但更多的还是一种激励。兼并重组也好,组建新的合资企业也好,相信这些集团的“大佬”们肯定会擦亮眼睛,寻找自己的“猎物”。
就在上南签署合作协议前一周,风头正劲的广汽集团牵手日野,成立广汽日野汽车公司。这标志着广汽不满足于乘用车市场的战绩,进军中重卡市场,与商用车企业“大佬”一汽、东风和中国重汽“抢食”。
广汽搅动商用车市场的同时,更大的新闻也在产生,发改委官员证实,东风集团正在于与中航二集团谈判,有意采取战略合作的形式至少参股50%以上入主哈飞汽车;另有媒体爆料:一汽已经在准备收购大众集团旗下的西亚特,并放到一汽-大众生产。如果报道属实,这些新闻将更具杀伤力。
在大集团带动下,有专家预测,2008年将掀起新一轮的兼并重组高潮。
这样的躁动不难理解。根据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培养一到两家年产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集团,形成若干个年产100万辆的重点汽车企业。
为了获得政府投资和政策支持,各大集团无疑都加快了步伐。包括一汽、上汽、东风和长安在内,都提出“十一五”末产销超过200万辆。
兼并重组的号角已经率先由上汽吹响,心怀大志的集团“大佬”们肯定都已跃跃欲试。不管谁将成为下一个“上汽”,或者谁又将成为下一个“南汽”,整合大潮势必将涉及每个企业,不同的只是早晚而已。